《巢》描写了以帕拉德、彼得、戈拉为代表的罗马尼亚知识分子在“自由世界”美国的生活。帕拉德被谋杀,彼得收到威胁信后神秘消失,戈拉饱受病痛折磨。在美国这个新世界里他们感受到思想的自由、竞争的机会,但也面临语言的困惑、生存的危机。更重要的是,他们完全无法摆脱过去人生、故国文化对他们的深刻影响。透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展示了作者对人类、民族、个人命运的思索,对往昔、现在、未来生存意义的探讨,对生、老、病、死的终极体验。
诺曼•马内阿Norman Manea,1936年出生于罗马尼亚。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1986年因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离开罗马尼亚,先到西柏林,1988年到美国,从此在美国纽约定居,并以执教、写作为生。代表作有《流氓的归来》《巢》《黑信封》《法定幸福》《十月,八点钟》等。
马内阿是当今世界被翻译得最多的罗马尼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与塔赫•米勒并称为罗马尼亚最耀眼的“双子星座”。有评论者认为马内阿是比昆德拉更深刻、更纯粹的东欧作家,甚至把他比作卡夫卡的继承者。他的作品不仅被认为是近半个世纪东南欧文学的骄傲,也是当代世界文学罕有的精品,在世界各国获得了许多文学大奖。
by李静睿 尽管诺曼·马内阿早就得过美国全国犹太图书奖和麦克阿瑟天才奖,并且被视为罗马尼亚语写作中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他却依然是一个“异国情调的哑角”。这个词正是来自他这本书,“彼得·加什帕尔意识到,在自由的狂欢节中,自己是一个异国情调的哑角。...
评分在博尔赫斯的小说《死亡与罗盘》(浙江文艺版译为《死亡与指南针》)中,侦探伦罗特自以为智力超群,却不幸中了凶手夏拉赫的圈套而落为猎物,他在临死前责怪凶手给他设计的迷宫不太高明。 在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小说《巢》中,多次提到博尔赫斯的小说特别是《死亡与罗...
评分1986年,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Norman Manea)被迫离开祖国,在柏林暂居一年后,最终去了美国,长居纽约。而此时,另一位罗马尼亚作家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也因为不堪秘密警察的骚扰,决心远离祖国,和丈夫移居到了柏林,此后加入了德国国籍。当然,马内阿与米勒之...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新星好书,不容错过。
评分尽管身处异乡,你仍可以在书中找到过去生活中的朋友。曾经生活中的书早已等待着它的主人。书是可靠的伴侣,它们用另一种语言,和其他的语言一起欢迎主人的到来。忠诚的对话者们,已经准备好重新将旧习赋予他,准备好为那些迷惘贴上人性的标签。 ——诺曼·马内阿 《巢》
评分马内阿自传色彩的小说。戈拉教授生活在某种“巢”中,他离群索居地独自生活,既想有所作为,又处处遭受限制。
评分闪回,噩梦和呓语。有一点讲地真好:这样的改变只可能是冒名顶替,是不得已的模仿,是自己(真实)掉进自己(可能性)和自己(可能性)的缝隙里。
评分看的还算快,已经到第三部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