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文库:地下室手记》描写一个虚构的、但作者认为他当时的社会不但可能,而且甚至必然存在的人物。全书分两章:第一章《地下室》介绍了主人公本人、他的观点,并说明他之所以会出现和必然会出现的原因;第二章《漫话潮雪》叙述他生活中若干事件。小说以悲观主义对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历史乐观主义,认为思想和感情经常处于矛盾状态。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齐名,三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三巨头”。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与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地下室手记》等
我们应该感谢博学的博尔赫斯,他曾经用他惯用的那种平缓精准的语言,为我们总结(或者我们以为总结)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激情和勤劳的一生,以不同阶段的不同身份的形式(或者也是同时存在):士官生、少尉、画报的撰稿人、《先驱报》吃惊的读者、死刑犯、囚犯、士兵、准尉、小...
评分你自命不凡,但其实一直默默无闻。 你长相平庸,你的两眼总是毫无神采,你被丢在人群里没人会注意到你。 你很努力的想要改变自己,你想在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于是你总是做出一副“饱读诗书”的样子,但你自己知道其实你读的书大部分都是囫囵吞枣完全不加思索。 你总认为自...
评分关于地下室人的特点,译者臧仲伦在译本前沿的总结非常到位: “地下室人”贫穷孤独,蛰居在彼得堡一间地下室里。他原本是个失意的穷官吏,历经坎坷,受尽屈辱,心中积淀了太多的怨与恨。他思想发达,洞察一切,愤世嫉俗。可是他又生性软弱,既无力改变世界,又无力...
评分本文缘起这篇评论:http://www.douban.com/review/1201657/,是对这篇评论的回应。我的观点都在文中,这里要说明我为什么选中评论《地下室手记》作为我的回应。第一,我不喜欢吵架,尤其是不喜欢和受迫害妄想狂吵架,因此我没有回帖,而是找到一本能代表我观点的小说作为我回应...
这可能是抠墙皮er的究极形态吧,看完后觉得反而第一部分的啰嗦更黑。
评分一开始有点看不进去,后来认真看,越看越有感觉。人们为什么喜欢艺术家,他们唤醒内心防御得很好的敏感部分。
评分它将连续四十年念念不忘自己耻辱得最终和最可耻的细节,而且每次还要给自己添加些更为可耻到极点的细节,用自己的幻想来恶毒地嘲笑和激恼自己。它将为自己的幻想感到害臊,但它依然会记得一切,并一一加以清点,给自己臆造出许多不经之谈,借口说这种玩意儿也是能够发生的,因此没有什么可以原谅的。它看来好像要开始报复了,但总做得断断续续,点点滴滴,悄悄地,躲躲闪闪地,既不相信自己的报复是理直气壮的,也不相信它会获得成功,而且还事先知道,自己这一切报复的企图给自己所带来的痛苦比起受到报复的人来要大上一百倍,而那个人呢,却毫不在乎。p15……深有体会,十分享受
评分从上学时候就想看这一本,结果卡拉马佐夫读不下去这本确实更适合我。地下室的部分虽然看的慢但是很多同感,就如同全书最后所写,这确实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思想历程。漫话潮雪我差点又陷入看的快但看不进的境地,直到我意外的爱情趴的出现,把之前他怼事怼人时离我越来越远的感觉拉回来了。不过我估计还是读不下去下本他的书了。
评分无意间得知今天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忌日,便一鼓作气把这本看了两个月的书读完了,为了某种我也说不上原由的仪式感……本来想写篇书评的,题目叫做《“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但突然又不想写了,大概是觉得这样一来仪式感显得太强了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