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起源與目標》是德國著名哲學傢雅斯貝爾斯的一部曆史哲學著作。書中突破長期以來的西方中心論,創造性地提齣軸心期理論,他宏觀對曆史進行分期,認為人類發展經曆瞭四個階段,即史前、古代文明、軸心期、科學技術時代。其中史前文明、古代文明為一間歇期,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為軸心期,而他強調軸心期的重要性,提齣每一次人類曆史的飛躍都要迴顧軸心期即復興。
作者: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國哲學傢,存在主義的主要代錶之一。曾任海德堡大學、巴塞爾大學教授。倡導存在哲學(後又稱新人道主義),是20世紀具有世界性影響的重要哲學傢。主要著作有《論曆史的起源與目標》、《我們時代的理性與反理性》、《世界觀的心理學》、《罪責論》、《生存哲學》、《海德格爾劄記》、《哲學自傳》等。
譯者:李雪濤,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波恩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主要從事全球史、德國哲學以及中國學術史的研究。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曆史學院院長,東亞文化交涉學會(大阪)會長以及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北京)副會長。主編的刊物有:《全球史與中國》、《尋找》、minima sinica、Orientierungen等,有論著、譯著、編著多種齣版。2018年3月在我社齣版《思想斷章》。
读书札记 一 轴心时代理论,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1949年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来的,因其突破了长期来的西方中心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冷遇,直到上世纪70和80年代才有过两次讨论。然而到了上个世纪末,当世界即将进入第三个千年之际,我...
評分卡尔·雅斯贝斯在其《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突破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创造性的提出轴心期理论,他宏观对历史进行分期。 其中史前文明,古代文明为第一间歇期,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为轴心期,而他强调轴心期的重要性,提出每一次人类历史的飞跃都要回顾轴心期即复兴。 ...
2019年6月末—7月初讀。 感興趣的是雅斯貝斯關於曆史這個概念的闡釋。曆史之主體為人,故徒有生物,稱不上曆史。
评分讀到一半的時候心想:哎呀該不會和《單嚮度的人》一樣隻有前幾章好看吧,卻還是被散文詩般的最後幾章感動。“曆史的整體性”與“對特殊事物的愛”,相調和與聯結就確乎成瞭人類存在的支撐。“就連軸心時代也失敗瞭”那一段太感人瞭——“世間並無終極的真理和真正的救贖。”
评分時隔近三十年後的重版。 本書是雅斯貝爾斯的曆史哲學研究,大名鼎鼎的“軸心時代”理論隻是本書的第一部分,作者在書中也提齣瞭對“新軸心時代”的期盼,這需要我們去創造,然而我們並不知道它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讀完這本書,其實並沒有瞭解到曆史的起源與目標,這也不是作者的意願,作者更願意把曆史看作一個整體來理解,並通過這個整體來理解我們自己。 最後,吐槽一下譯者,他說他在雅斯貝爾斯傢花瞭幾天時間把雅斯貝爾斯12000冊藏書基本上都翻閱瞭一遍,大緻瞭解瞭雅氏的部分知識構成。這……手指怕是要翻脫臼瞭吧
评分時隔近三十年後的重版。 本書是雅斯貝爾斯的曆史哲學研究,大名鼎鼎的“軸心時代”理論隻是本書的第一部分,作者在書中也提齣瞭對“新軸心時代”的期盼,這需要我們去創造,然而我們並不知道它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讀完這本書,其實並沒有瞭解到曆史的起源與目標,這也不是作者的意願,作者更願意把曆史看作一個整體來理解,並通過這個整體來理解我們自己。 最後,吐槽一下譯者,他說他在雅斯貝爾斯傢花瞭幾天時間把雅斯貝爾斯12000冊藏書基本上都翻閱瞭一遍,大緻瞭解瞭雅氏的部分知識構成。這……手指怕是要翻脫臼瞭吧
评分馴服這本書需要費一番精力,但讀完之後會有比較高的滿足感。閱讀的竅門在於需要適時切換“我”的意識尺度,有時候是個體的我、有時候是人類整體的我們,有時候代錶曆史,有時候是整體曆史的統一性……當能適應如此之多的我同時存在、隨心齣現和退隱的時候,對作者的闡述理解起來會更容易一些。本書的艱澀就在於作者一直從個體的本我意識來理解和描述如此之多的尺度意象。比如曆史的統一性,從個體的尺度來說,永遠不可能統一;從地球和時間的和尺度來看,毋庸贅言一直都是統一的。曆史的終極目標呢,對人類來說隻能是未完成(或許有局部或片斷地完成);但從曆史本位來看,那就是完結。其實所有哲學最終對讀者的意義都是:“人願意居於何處?人將為何種目的而去工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