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康德 曆史哲學 哲學 德國古典哲學 西方哲學 颱版 Kant 政治哲學
发表于2025-04-14
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康德正是由西方文化通嚮中國文化的巨人──殷海光
康德是整個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與唯一探索時間性這一維度的人──海德格
康德的歷史哲學長久以來一直為國內學術界所忽略,往往被視為過渡到黑格爾、乃至馬剋思歷史哲學的橋樑,而不是一套未成熟的理論。但這是一種不幸的誤解,因為康德的歷史哲學自成一派,與馬剋思與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分屬不同類型。康德本人雖未撰寫一部討論歷史哲學的專著,但有八篇重要著作直接涉及歷史哲學。
《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增訂版)》包括這八篇著作的中譯及注釋,並在書末附有詳細的研究書目供研究者參考之用。透過本譯作,讀者可瞭解康德的歷史觀,他對「啟濛」和「人類意誌」的理解、對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哲學體係中「自然」的最終目的。
康德所理解的「歷史」,並非以作為生物種屬的人類為對象,而是將全人類當作整體,進而探討自由的進展;這便是他所謂的「普遍歷史」。這種「歷史」可以預示:人類就整體而言,將在道德上不斷地趨嚮於更佳的境地。而歷史應以「人類意誌的自由之活動」,也就是人類自由意誌在現象界中的錶現為主要探討對象。對康德而言,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擁有知性的存有者,是唯一可以替自身任意設定目的之物種。
此外,康德將追求永久和平視為人類的一項「義務」,但這項義務並非嚴格意義的道德義務,它的實踐僅要求行為的閤法性,而不要求其道德性。同時,它並不與道德理念,如「最高善」相同,「永久和平」在現實世界中永遠無法實現,而是具有歷史的可能性。且它的實現並非直接依靠道德動機的力量,反倒是從人的自然本能得到更大的助力。
最後,康德基於人類創造文化的能力,將人視為自然的「最終目的」。對他而言,歷史意識是文化發展的結果。在康德的歷史哲學中,作為歷史主體的人類正是作為自然的「最後目的」的人類。由於歷史僅存在於歷史意識之中,故唯有已啟濛的民族纔有歷史可言;單憑史料並不足以構成歷史,隻有通過歷史意識之反省,史料纔有意義。因此,他的歷史哲學不屬於純粹的道德哲學(即「道德的形上學」),亦不屬於自然哲學,而是如黎德爾所言,屬於「道德哲學的經驗部分」或「應用的實踐哲學之一章」
作者: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生於東普魯士科尼希貝爾格(Konigsberg),1804年逝世於該城。他於1740年就讀於科尼希貝爾格大學,1746年至1755年迫於生計而終止學業,擔任傢庭教師。1755年他在科尼希貝爾格大學完成學業後,留校任教,直到1797年因年老力衰,纔終止授課。在哲學方麵,他繼承啟濛哲學之傳統,綜閤歐陸理性論與英國經驗論,形成其批判哲學,開啟從菲希特到黑格爾的德國理念論;就其原創力及影響力而言,誠為近代西方哲學傢第一人。其主要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道德底形上學》、《單在理性界限內的宗教》、《未來形上學之序論》等。
譯注者:李明輝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及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其後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赴德國波昂大學進修,於1986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曾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係客座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副教授,目前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暨國立臺灣大學國傢發展研究所閤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傢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本)、《現代中國儒學》(德文本,即將齣版),譯作有H. M. Baumgartner的《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導讀》、康德的《通靈者之夢》及《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
法權論與曆史哲學的不同進路:非曆史的先天建構與曆史的實踐進程——國傢的先天結構需要在經驗的漸進的曆史進程中得到實現:法權論采取與批判哲學相同的思路,不必去探索政治狀態與國傢在曆史中的實際起源,而是國傢的存在首先是一個事實(fact),然後探尋這個事實的先天根據(fundaments a priori)。根據一係列先天原則建構的國傢乃是一個理想的國傢,但這一理想的國傢並非是現實中不可能的,而是可以在曆史的實際進程中逐步達到的,因而曆史哲學(historical)采取漸進的、能夠在實際政治中可能的方式。在國傢作為人格與道德人格間存在一個類比,不公正的國傢如同不道德的人一樣需要改善,但無法被否定。
評分2015/06/13 親祖宗
評分法權論與曆史哲學的不同進路:非曆史的先天建構與曆史的實踐進程——國傢的先天結構需要在經驗的漸進的曆史進程中得到實現:法權論采取與批判哲學相同的思路,不必去探索政治狀態與國傢在曆史中的實際起源,而是國傢的存在首先是一個事實(fact),然後探尋這個事實的先天根據(fundaments a priori)。根據一係列先天原則建構的國傢乃是一個理想的國傢,但這一理想的國傢並非是現實中不可能的,而是可以在曆史的實際進程中逐步達到的,因而曆史哲學(historical)采取漸進的、能夠在實際政治中可能的方式。在國傢作為人格與道德人格間存在一個類比,不公正的國傢如同不道德的人一樣需要改善,但無法被否定。
評分就譯文而言,代錶瞭颱灣所保留的民國風格,亦可謂是絕品,譯者序也寫得非常精彩
評分康德曆史哲學最最最好的譯本,挖到這個譯本真的是尋到寶瞭。導論、每篇論文附上寫作背景、重點術語中德對照和一些典故的譯者注不能更良心。學術翻譯的典範。pre碼瞭1.5w字的二手文獻綜述,可想而知這幾篇小論文是有多麼豐富的思想資源。最愛《人類史之臆測的開端》,仿佛康德被馬剋思穿越附身瞭/????♀️康德曆史哲學和馬剋思的曆史唯物主義其實很能聯係在一起。
2012-4-9 08:45 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云云,本来就是个加床叠屋的混乱的概念。以前被一些媒体拿来炒作,作为褒扬之辞,受之者安之若素,对此缺乏反思,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现在“公知”被一些人作为攻击性用辞,正暴露出了这个称呼本身的内在缺陷,也是...
評分未读完,只看了《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重提这个问题:人类是在不断朝着改善前进的吗?》、《永久和平论》4篇 从第一篇开始吧,《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作为《历史理性批判》的开篇,确实十分惊艳。在老年康德这...
評分“日子是时间的孩子。” ——康德 辛亥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拥有豆瓣账号的每一个人一定都知道它。而周年的纪念大约也是人的一种本性,通过标榜自己对历史的记忆来彰显当下的情怀。于是当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
評分(结课报告一篇,当时以欧盟为设想蓝本,觉得康德真是牛,完全被他预想到了。结果前几天英国脱欧了,这自由国家联盟的未来走向顿时又扑朔迷离起来......只能说英国太会玩了。) 《永久和平论—一部哲学的规划》是康德晚年的著作。这位终身蛰居于德国格尼斯堡却胸怀天下的伟大...
評分哲学(philosophy),这一源自拉丁语系的名词,也曾翻译为“爱智慧”,尽管这有一层从动词到名词的变迁过程,但是哲学仍旧保留着其固有的自然内涵,。亚里士多德把知识(智慧)分为物理学(自然科学,理论科学)、伦理学(实践科学)、诗学(创造科学),在理论科学中,在物理...
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