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140
译者:田奥
出版时间:2019-7
价格:3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5217098
丛书系列:现代人小丛书
图书标签:
  • 多丽丝·莱辛
  • 社科
  • 文化研究
  • 社会
  • 知识分子
  • 哲学启蒙
  • 英国
  • 三辉策划
  • 画地为牢
  • 悬疑
  • 推理
  • 心理
  • 犯罪
  • 小说
  • 中国风
  • 现实主义
  • 人性
  • 困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回望20世纪 剖析人性与政治

···

【内容简介】

莱辛回望20世纪,回顾她这一生,看到的是一系列大型群众事件、情绪的舞动、狂热的党派热情连绵起伏。这些事情的不断上演使我们无法理性思考。

在本书中,莱辛阐述了作为人类的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如何频繁地受到人类野蛮本能的控制?心理学的进展和科技的进步又如何被专家们利用,变成施加在我们身上的诡计?我们如何沦为群体意识的囚徒,一再重复党同伐异的历史?

透过分享她的生命经验、政治生活、思想历程,以及对于社会的敏锐观察,结合最新的心理学实验、有趣的历史掌故,莱辛为这个分裂的时代绘制了一幅肖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世界和自身的可能性。

···

莱辛以史诗诗人般的女性视角、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怀疑精神剖析了一种分裂的文明……她改变了我们审视这个世界的方式。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

莱辛有一流的批评头脑,她对社会和政治的观察犀利无比。

——《迈阿密先驱报》

莱辛位列1945年以来英国50位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泰晤士报》

莱辛是诺贝尔奖的理想赢家。毕竟,这个奖是关于理想主义的,并且是建立在作家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念之上的。莱辛可以把世界描绘成一个恐怖分子的恐怖之地,在这个世界里,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暴力,而战争充斥这个星球。但她永远不会放弃这个星球可能会更好的希望,即使她不得不通过想象其他星球来显示这是如此可能。

——《每日邮报》

对于像我这样渴望在20世纪70年代从事写作的年轻女性来说,多丽丝·莱辛简直就是文学的女神。

——苏珊·斯旺(加拿大作家),《多伦多星报》

···

【编辑推荐】

◆“现代人小丛书”的作者是一群世界一流的知识分子和专家,他们从各个不同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或问题出发,向公众提供面对后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批判性思考。

◆ 莱辛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对人性与政治的观察犀利无比,本书则呈现了莱辛本人对小说中曾涉及的许多重要议题的真实看法,让我们得以窥见小说之外的莱辛。

◆莱辛在佐证自己的论述时用了大量生活中的事例,以小见大、举一反三,更是坦诚和反思了自己青年时代对意识形态的狂热,让人倍感真诚。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1919—2013)

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19年出生于波斯(现伊朗),父母为英国人,5岁时,随父母移居南罗德西亚(现津巴布韦),在非洲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5岁因眼疾辍学,改以自修方式遍读文学,16岁开始工作谋生,做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1949年携幼子移居英国,翌年以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步入文坛,一举成名。1962年,代表作《金色笔记》问世,引起剧烈反响。除了创作小说以外,莱辛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创作绵延半个世纪,作品众多,题材广泛,而对人类处境的透彻理解则贯穿始终,2007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另有《金色笔记》《天黑前的夏天》《特别的猫》《幸存者回忆录》等。

···

【译者简介】

田奥,华东师范大学电影学硕士,另译有《技术的真相》《夜莺的爱》。

目录信息

当未来他们回望我们
你们该死,我们得救
熟视无睹
群体意识
社会变革实验室
未经省察的共产主义精神状态遗产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全球资本主义进入消费社会时代,奥威尔在《1984》中预言的“老大哥”的普遍统治并没有出现,但赫胥黎所预言的《美丽新世界》却欣然降临,人们生活在感官刺激的消费景观中,而自己也欢乐地成为这景观的一部分却不自知。 300 年的现代性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  

评分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全球资本主义进入消费社会时代,奥威尔在《1984》中预言的“老大哥”的普遍统治并没有出现,但赫胥黎所预言的《美丽新世界》却欣然降临,人们生活在感官刺激的消费景观中,而自己也欢乐地成为这景观的一部分却不自知。 300 年的现代性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  

评分

评分

评分

对权威的服从,几乎是每个人难以破除的梦魇。不管是放浪不羁,还是恃才傲物,穷秀才见到达官贵族,总会自觉矮人三分。以胡适之这样的才高八斗,见到破落户溥仪皇帝,也会放下身段,好的方面说是谦恭有礼,不好的方面来看,很难说胡适没有对皇权曾经的威严有着一种天然的服从。...  

用户评价

评分

【8.5】相较于自我审视,人们更热衷于审视他人。多数人无法跳脱自我,进而客观地审视自我。因为他们无法忍受自我批判与自我否定。

评分

已购。太棒了!金句迭出~每隔几页就要做标记~如:许多年前我访问了苏联,正好是在他们的文学审查比较严厉的时期。我们约见的一群作家说,国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审查是毫无必要的,因为他们自己已经发展出了所谓的“自我审査”。他们以自豪的态度说出这一点。我们惊讶的是,他们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方面竟如此与世隔绝,所以才会如此天真地看待这件事情。这种“自我审查”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将外在压力“内在化”像是一种保护措施,但最终你本所不齿与不喜的态度会变成你自己的态度。这种事情整天都在发生,而受害者本身却通常不自知。如:大概是在1905年,那些在伦教成立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高级知识分子对彼此说道:“我们要从法国大革命中吸取教训,我们不要因为固守教条而刀剑相向,更不能彼此屠杀。”然而历史却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评分

已购。太棒了!金句迭出~每隔几页就要做标记~如:许多年前我访问了苏联,正好是在他们的文学审查比较严厉的时期。我们约见的一群作家说,国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审查是毫无必要的,因为他们自己已经发展出了所谓的“自我审査”。他们以自豪的态度说出这一点。我们惊讶的是,他们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方面竟如此与世隔绝,所以才会如此天真地看待这件事情。这种“自我审查”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将外在压力“内在化”像是一种保护措施,但最终你本所不齿与不喜的态度会变成你自己的态度。这种事情整天都在发生,而受害者本身却通常不自知。如:大概是在1905年,那些在伦教成立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高级知识分子对彼此说道:“我们要从法国大革命中吸取教训,我们不要因为固守教条而刀剑相向,更不能彼此屠杀。”然而历史却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评分

淺了點,有些段落給人一種貌似冷靜但其實作者本人也陷進去了的感覺。

评分

淺了點,有些段落給人一種貌似冷靜但其實作者本人也陷進去了的感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