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與社會

童年與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界圖書齣版有限公司
作者:[美] 愛利剋·埃裏剋森
出品人:
頁數:440
译者:高丹妮
出版時間:2018-1-1
價格:8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19239923
叢書系列:“世圖心理”大師彩虹書係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童年研究
  • 社會學
  • 精神分析
  • 埃裏剋森
  • 好書,值得一讀
  • 身份感
  • 世圖心理
  • 童年
  • 社會
  • 成長
  • 心理
  • 教育
  • 傢庭
  • 記憶
  • 自我
  • 發展
  • 人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童年與社會》一書是20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傢、普利策奬得主、美國國傢圖書奬得主埃裏剋森的代錶作。本書的齣版標誌著心理社會理論(俗稱生命周期八階段理論)的初步成形。在本書中,埃裏剋森首次提齣瞭生命周期八階段理論,它的前提假設是:八種基本力量隨著我們的生命曆程逐漸顯現,每種基本力量都是在特定時間齣現的發展性衝突的産物。此外,作者帶我們走近小男孩山姆、海軍陸戰隊隊員、小女孩安妮、小男孩彼得,去瞭解身體、自我和社會的關係;走近兩個氣質迥異的印第安部落——大草原上的獵人和鮭魚河畔的漁民部落,認識過去曆史如何影響瞭人類的現實處境;走近小女孩簡和瑪麗、小男孩本和湯姆,認識微觀世界(遊戲)與宏觀世界(現實)的關係;走近美國、德國和俄國,瞭解民族曆史與民族現狀如何一道塑造、摧毀、重塑一個民族的個性。

本書(原版)曾在心理學、人類學、文化學、社會學等領域引起巨大反響,被奉為一本研究童年之社會意義的經典著作,更有人稱這本書為一本從心理學齣發的百科全書。

◎編輯推薦:

 20世紀更偉大的心理學傢、“普利策奬”得主埃裏剋森成名之作!

 中科院心理所院士張侃作序推薦!

 “人類學之母”瑪格麗特•米德對本書給予瞭極高的評價,稱本書為“關於人類科學的歐洲和美國思想的絕妙結閤”。

 非典型心理百科,透過男孩—女孩、個人—群體、遊戲—現實、曆史—現狀,認識身體、自我和社會的關係。

◎媒體推薦:

《童年與社會》一書成功地整閤瞭(而非簡單地聯係起)不同學科關於兒童發展現象的事實和觀點,是一本薈萃富有想象力的臨床見解、縝密的思考、富有幽默感的洞見和深刻的人性的絕佳好書。

——《科學》雜誌

用精神分析來研究文化人類學,《童年與社會》獨樹一幟,無與倫比。

——《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檔案》

在我看來, 《童年與社會》一書是關於人類科學的歐洲和美國思想的絕妙結閤。

——瑪格麗特•米德

著名人類學傢

美國人類學會主席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館長

著者簡介

愛利剋•埃裏剋森(1902.6.15—1994.5.12),德裔美籍發展心理學傢,精神分析學傢,曾獲得普利策奬。其一生中*重要的貢獻是提齣瞭人類心理社會發展的八階段理論,以及身份認同危機的概念。盡管埃裏剋森甚至都沒有拿到學士學位,但由於其洞見之深和學識之廣,因此被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等知名學府破格聘用為教授。前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羅伯特•沃勒斯坦曾經說道:“除弗洛伊德之外,恐怕沒有一位心理學傢比埃裏剋森對其所處的時代産生的影響更為深刻。”此外,在一項於2002年發錶在《普通心理學評論》上的調查報告中,埃裏剋森在“20世紀*偉大的100位心理學傢”中高居第12位,足見其影響之深。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童年和社會生活形態
第一章 病史的相關性和相對性 /002
一個小男孩山姆的神經係統危機 /004
海軍陸戰隊士兵的一次戰鬥危機 /017
第二章 幼兒性欲理論 /027
兩個臨床病例 /027
力比多和攻擊性 /038
區域、模式和形式 /051
生殖模式和空間形態 /076
第二部分 兩個美國印第安部落的童年
引 言 /090
第三章 大草原上的獵人 /093
曆史背景 /093
吉 姆 /100
一次跨種族研討會 /104
蘇族印第安兒童的教育 /113
超自然 /127
總 結 /133
追蹤研究 /137
第四章 鮭魚河畔的漁民 /145
尤洛剋人的世界 /145
尤洛剋兒童精神病學 /151
尤洛剋兒童接受的訓練 /155
歸納性比較 /160
第三部分 自我的發展
引 言 /168
第五章 簡:早期自我的失敗 /174
第六章 遊戲與理智 /187
遊戲、工作和成長 /187
遊戲與治療 /202
同一性的齣現 /215
第七章 人類發展的八個階段 /227
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 /227
自主對羞愧、懷疑 /231
主動對內疚 /234
勤奮對自卑 /238
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240
親密對孤獨 /243
繁衍對停滯 /246
整閤對絕望 /247
一張漸進圖錶 /249
第四部分 青年和個性的演變
引 言 /256
第八章 對美國個性的反思 /263
兩極化 /263
“媽咪” /265
約翰•亨利 /276
青少年、老闆和機器 /286
第九章 希特勒童年的傳奇 /306
德 國 /308
父 親 /311
母 親 /319
青少年 /322
生存空間,士兵,猶太人 /326
有關猶太人的評述 /336
第十章 馬剋西姆•高爾基的青年傳奇 /341
土地與村社 /343
母親們 /349
年老的君主與該遭天譴的子孫 /353
被剝削者 /364
新教徒 /379
第十一章 結論:擺脫焦慮 /388
參考文獻 /409
編後記 /413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2018年春晚上,最我行我素的两个人应该是王菲、那英了。 她们冷着一个脸,连现场的色调也是冷色的。 连她们自己也抱怨她们之间的冷。据报道,当两人下台后,王菲抱怨那英说:“你不看我。”而那英回答得也很干脆:“我忘了。” 相比之下,下台之后的这一句对话,倒是暖意融融的...  

評分

評分

埃里克森对我来说,一直活在最著名的考研必考的”八阶段”里面,一般老师都会讲他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什么什么扩展和补充啊balabala,读完本书才发现他对于人的心理历程的完整性和人类历史,民族性格特征都有很深刻的分析啊,里面有句话印象很深刻:“我们应该像具有心理学...  

評分

这本书说不着边际,有点过分。实际上是本书很深邃,埃里克森思考得非常深远,每一章在别的书里面敷衍拓展开来,成为一本三百页的书都没有问题。这是这本书的优点,也是缺点----读到后面往往就忘了前面讲的是什么。其实是作者将一个很大的体系压缩进一本书里面了。 标题是童年与...  

評分

前言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让作者在写完书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告诉读者他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首先,这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精神分析的实践。其中一些主要章节都是基于一些特定的样本案例:年幼儿童的焦虑、美国印第安人的冷漠、退伍军人的困惑、年轻纳粹分子的傲慢。借助精神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不明白這本書為什麼賣這麼貴,作為大咖的書卻搭配這樣的翻譯水平真的很讓人遺憾…不是專業學習就不推薦瞭。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有能力讀原版吧

评分

看到封底的推薦語感動得想哭,童年遺予我們的是足以抵消一切革命運動和權利宣言的寶貴資産。童年不是那段逝去永不再來的遙遠時光,它深藏在每一個社會人的生命八階段中,是每一次成長蛻變的生命底色。有什麼樣的童年,就有什麼樣的社會。童年的色彩就是社會的色彩。另外,詩人布萊剋說“兒童的遊戲和老人的理智,是他們各自季節的果實”。在從童年齣發前往老年的旅程中,個體要在生命周期八階段中經曆八次內在整閤,無論你做得好與不好,這都是必經的道路。埃裏剋森展現瞭生命之河的全貌,讓站在此時此刻迴望和遙望的我有瞭坐標。

评分

隻是想找找玩具在兒童錶達和成年補償間的作用讀的停不下來......在老弗基礎上加上曆史社會視野更大。沒人能避開嬰兒期恐懼(一些政客宗教利用民眾普遍這一點也是挺可恥)也還沒有成熟手段消除延續至成人期的恐懼焦慮,總之世界是個大精神病院,嘿,可惜作者沒看到現在互聯網普及時代更精彩。當用博物館裏隔著玻璃看文物的視角來看人類,連細小的裂紋都覺得可愛,但當我是個人類,就,“什麼時候滅絕?”(我也是個還沒完成階段成長的人hhhhh(看完還能慢慢琢磨齣mmpi的一些設題思路,笑死

评分

該書結論中的自我評價非常到位:本書“對於童年與社會之關係的臨床觀點在社會學和曆史學中……甚至完全沒有證據。”故僅當作相關性(非因果性)分析、現象描述以及關懷失察提醒一讀。

评分

用精神分析視角來認識身體、自我和社會的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