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中国人长于算术而几何偏弱,而欧几里德时代的希腊人却相反?
// 为何西方人的婴儿学起名词来比学动词要快,而东亚人却截然不同?
// 这些感知上的不同会对未来的国际政治产生何种影响?
//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哪一个更有道理?
作者理查德·尼斯贝特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试验得出结论,基于不同的环境、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和教育系统,人们思考的世界全然不同,甚至看到的世界也不相同。东方人重视背景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西方人则聚焦于具体物体而忽略与背景的联系。所谓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真是如此。
从风水学到形而上学,从比较语言学到经济学,亚里士多德的子女与孔子的后代都区别开来。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如此迥异,如何在沟通中想他人所想,本书将为你提供方法。"
理查德•尼斯贝特(Richard E. Nisbett),心理学家,就职于密歇根大学。他曾获得美国心理学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以及其他很多国内外的奖项。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本书和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认知升级》获得多项大奖,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另有著作《逻辑思维》。
1.人们在极不相同的文化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特征并非是完全不可改变的。 2.缺乏好奇心是多数中国人的特点。中国(China就是“middle kingdom”,其实质上的涵义是指“世界的中心”)的居民对外国人带来的故事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在中国,人们对知识本身从来没有过特别强烈的...
评分1.人们在极不相同的文化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特征并非是完全不可改变的。 2.缺乏好奇心是多数中国人的特点。中国(China就是“middle kingdom”,其实质上的涵义是指“世界的中心”)的居民对外国人带来的故事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在中国,人们对知识本身从来没有过特别强烈的...
评分 评分为什么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东西方思维差异的原因何在?这本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匆匆读完前两章,我就断定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其中启发最大的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于社会经济环境与社会实践的不同。但从中我得到的最大启发是:中国为什么多中央极权?是否和...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一个收获是明白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即使不是存在中西方的差异,也会存在很多个体间的差异,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忽略的问题。 整篇文章有点杂,有点模棱两可的味道,看了文字,就真的没有办法验证是对的还是错的呢,不过,它的价值不在于此,而是我们由之想到...
心理学论文的汇编,意思不大
评分论点不多,论据是不是太长了?
评分很一般,其实总结起来就那么几句话,竟然凑成了一本书。
评分定性地了解了一些东西方文化造成的认知和思维差异。 东方人关注环境而西方人关注物体,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喜欢研究事件之间的关系;西方人喜欢归类而东方人更强调各种关系
评分书中大部分内容已成为常识,没太多新颖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