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民主建设出版社
作者:[奥地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品人:
页数:231
译者:马晓佳
出版时间:2017-11
价格:3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91711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个体心理学
  • 阿德勒
  • 成长
  • 教育
  • 精神分析派
  • 人生
  • 樊登读书会
  • 自卑
  • 超越
  • 心理学
  • 自我成长
  • 人格发展
  • 阿德勒
  • 心理自助
  • 人生意义
  • 人际关系
  • 内在力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信息

一、生活的意义
二、心灵与肉体
三、自卑感和优越感
四、早期的记忆
五、梦
六、家庭的影响
七、学校的影响
八、青春期
九、犯罪及其预防
十、职业
十一、人及其同伴
十二、爱情与婚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书中把被家庭宠溺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这类儿童的性格成因、行为表现、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以及成年以后对婚姻的态度,进行了心理学方向的分析。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放开了二胎政策,因为种种原因,很...

评分

其实这本买了有一年了,但是一直没看,正好假期看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趁热打铁,把阿德勒的这本《自卑与超越》翻出来看。真的是误打误撞,这个看书顺序是对的。如果直接看《自卑与超越》,可能一下子无法接受个体心理学的观点,但是因为《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用青年人与哲...  

评分

在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书中把被家庭宠溺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这类儿童的性格成因、行为表现、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以及成年以后对婚姻的态度,进行了心理学方向的分析。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放开了二胎政策,因为种种原因,很...

评分

在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书中把被家庭宠溺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这类儿童的性格成因、行为表现、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以及成年以后对婚姻的态度,进行了心理学方向的分析。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放开了二胎政策,因为种种原因,很...

评分

在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书中把被家庭宠溺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这类儿童的性格成因、行为表现、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以及成年以后对婚姻的态度,进行了心理学方向的分析。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放开了二胎政策,因为种种原因,很...

用户评价

评分

个体心理学派,指出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体对生命和世界的解读,好的意义为懂得合作,一切神经症患者都归结于成长过程中没有培养合作的能力。论述不够精彩,逻辑不够连贯。

评分

生命在追求意义!有的人是在追求超越他人的优越感。有的人是追求合作;有的人是在追求超越自己。经典书籍,需要一读。191107

评分

“有多少人,生命的意义就有多少种解读方式”,阿德勒认为,成年人的故事,职业问题也好,同伴问题也好,两性问题也好,都取决于个体的合作的态度和能力,而这又取决于个体的童年生活的幸福与否了。

评分

最后3章划水,但前面几部分还是深受启发,把一直以来无条理皱巴在心里的一些碎片观点以一种结构化的体系呼之欲出了:人所历经的不是客观的世界,也不是绝对主观的世界(无法交叉验证)。而是自我赋予意义但又受到广阔世界合作水平牵制与验证的世界。所以阿德勒的核心标尺是“合作程度”,以此来窥见个体的原初认知,从而追溯其认知的养成轨迹。特别有意思的观点是,将犯罪心理与“宠溺儿童”归因一体。罪犯甚至有别于神经症、自杀者。因为他们的总目标是对的、甚至是积极的——都在追求某种优越性。分步骤的动作也是对的——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在拆解与执行。唯一错的是分运动目标——一种低合作水平、低自尊水平、无意义的、远在社会框架之外的解读方式。直到这里我都觉得受益颇多,但或许受限于时代局限性,这套框架解释两性婚爱问题时显得心力不足

评分

这本书讲了什么呢?个体心理学,人人都在合作中,人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缺点归根到底是没有学会合作?对于很多层面因素比如原生家庭、童年、学校、职业等探讨太多表层、片面和说理,科学成分未免不足。可能是我没读出精髓,真的感觉是一本名过其实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