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思想史講義》用課堂上講課的形式和口氣略講中國的禪宗思想史,並介紹一些有關的日本禪宗思想。全書由四講而成。第1講:“北宗”與“南宗”——敦煌文獻與初期禪宗;第2講:馬祖禪與石頭禪——唐代禪的兩大潮流;第3講:由問答到公案,由公案到看話——宋代的禪宗;第4講:“無”與“近代”——鈴木大拙與20世紀的禪。
小川隆(OGAWA Takashi),1961年生於日本。1983年畢業於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禪學科,1990年畢業於該校佛教學專業博士課程。1986年9月—1989年3月,任北京大學哲學係高級進修生。2009年,獲博士(文學)學位(東京大學)。現為駒澤大學總閤教育研究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禪宗史。著有《語録の思想史——中國禪の研究》(岩波書店,2011年;中文版《語錄的思想史——解析中國禪》,何燕生譯,復旦大學齣版社,2015年)、《〈禪の語録〉導読》(築摩書房,《禪の語録》20,2016年)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當篇幅純以一手材料連綴,綫索清晰簡明。附錄裏的訪談迴應瞭一下美國學界對軍國主義禪的批評。偏曆史一點的敘述可參見《新亞洲佛教史》唐代捲禪宗部分。
评分禪宗有南宗北宗,南宗正脈多半為神會等建構。唐代禪主流是馬祖(道一)禪和石頭(希遷)禪,前者講即心即佛,肯定現實態的自己,後者講佛我之際,認為自己是現實態與超越性之間的自己。宋代禪製度化,以公案為本分為文字禪與話頭禪。
评分學者研究,非佛教。把根據不時間,針對不同狀況和根器建立的引導,說為思想史演進,看不到其中的內在一緻性,不知種種方便下佛法核心從未真正改變,也不能改變的用意,這是非實修者之病。書裏還是有一些有趣的、有啓發的段落:白隱禪師發明的公案;日本禪宗內部參究公案的次第;還有講到近代鈴木大拙等人如何以禪思想迴應西方文化,從而把禪文化推嚮世界等等,都是有意思的話題。
评分從禪思想發展的角度來闡釋,論及到敦煌文獻中的初期禪(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六祖、南北宗的分化)、唐代禪(南禪宗在唐代的延續:馬祖禪和石頭禪,分歧點在於對現實態自己的肯定與否定)、宋代禪(禪的製度化時代,文字禪和看話禪興盛,主要講文字禪代錶臨濟宗圓悟《碧岩錄》否定無事禪,將公案看作沒有邏輯的語言,主張參活句,圓環邏輯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對現實態自己肯定與否定的矛盾;看話禪代錶大慧批判默照禪,主張不離日用地參活句中的“無”,看話禪形成後禪宗走到極限)、日本道元結閤揚棄瞭本覺的唐代禪和始覺的宋代禪,提齣“本證妙修”、後又論述瞭禪宗在日本的發展,沿著大慧的看話禪參究公案
评分還是熟悉的觀念,和語錄的思想史高度重復,好喜歡唐代的禪。相比而言多瞭幾位日本禪僧的思想,道元最為有趣。二十世紀的禪內容比原來多瞭很多,不過非常隔閡,感覺不知道要說什麼,沒有什麼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