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翔瑞像

雲翔瑞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臺大齣版中心
作者:[日] 肥田路美
出品人:
頁數:508
译者:顏娟英
出版時間:2018-9
價格:NT$7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350290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佛教美術
  • 佛教
  • 佛教美術
  • 日本
  • 曆史
  • @颱版
  • 颱版
  • 雲翔瑞像
  • 佛教藝術
  • 瑞像圖
  • 傳統繪畫
  • 文化典藏
  • 古代圖像
  • 宗教象徵
  • 東方美學
  • 典籍插圖
  • 歷史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雖已入滅,形像猶存。

以佛像再現佛陀,虔誠心如佛仍在。

佛教美術史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試圖錶現佛像的歷史」。中國的佛教美術,伴隨佛教的傳入而齣現。既是從佛教當中所誕生的美術,當然反映齣與教義及信仰相關佛陀觀的變化,並隨著風土、民族性、地域與時代的狀態等,展現齣多采多姿的樣貌。初唐時代樹立東亞佛教美術偉大的古典性典範,同時象徵中國佛教美術特色的「中華」與「印度」雙重性質,便是本書探討的核心。

本書透過經文典籍、圖像雕塑等,以圖文相互對照檢視的方式,將初唐時代約九十多年間,從其中開展的佛教美術本質與意義、與印度及世俗權力的關係、大畫麵變相圖的成立等三個角度討論;同時也探尋完成於盛唐時代的唐代樣式成立的狀況。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肥田路美

現任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及日本國文化廳文化審議會專門委員,並為日本美術史學會、東方學會、密教圖像學會、歴史文化學會、早稻田美術史學會、日本宗教文化史學會等會員,研究領域包括以佛教美術為中心的中國南北朝、隋唐時代美術史。著有 《初唐仏教美術の研究》(2011)、《仏教美術からみた四川地域》(2007)等書。

【譯者簡介】(依章節先後排序)

顏娟英

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閤聘教授,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古時期美術考古與颱灣近代美術史。著有《鏡花水月──中國古代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的探討》(2016),另譯著《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2001)等書。

張名揚

日本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研究領域為茶文化史、中日思想文化交流。

曹德啟

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佛教學、中國佛教藝術。

郭珮君

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日本文化史、東亞古代史、東亞文化交流史。

曾堯民

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古佛教史、中古法華與淨土信仰。

圖書目錄

導讀/顏娟英
中文版序
圖錶目次
緒論 初唐佛教美術的議題
一、中國佛教美術的雙重性質
二、美術史的唐代四期以及初唐的時代
第一部 初唐佛教美術與印度
序 章
第一章 玄奘請迴的七尊釋迦像
前言
一、請來目錄的記載
二、七尊佛像的主題與像容
三、記載順序與釋迦八相
四、在中國受到重視的佛蹟地及其意義
五、玄奘請迴像的公開
第二章 西安齣土磚佛的情況與意義
前言
一、「印度佛像」銘磚佛的圖樣
二、聖語藏所藏唐經與磚佛的製作狀況
三、「印度佛像」的意義
四、「大唐善業」銘磚佛的圖樣
五、大雁塔的建立與磚佛
六、磚佛的功能
第三章 唐代菩提伽耶金剛座真容像的流布
前言
一、「金剛座真容」與菩提伽耶的根本降魔成道像
二、圖像的請來與流行
三、觸地印像諸作例
四、圍繞裝飾觸地印像的前人研究
五、菩提瑞像與信仰的開展
第四章 優填王像的流行與意義
前言
一、優填王請來像的紀事
二、優填王像性格的開展
三、洛陽周邊地區的造像
四、優填王像流行的背景與意義
終章 初唐印度佛像的接受態度
第二部 初唐佛教美術與世俗政權
序 章
第一章 一州一寺製與皇帝等身佛像
前言
一、初唐時代的佛教政策與造寺造像
二、一州一寺製
三、皇帝等身佛像
四、皇帝真容像與寺院
結語
第二章 龍門奉先寺洞盧捨那大佛的造立
前言
一、奉先寺洞盧捨那大佛造型的特徵
二、盧捨那大佛所依經典
三、「大盧捨那佛像龕記」與造立背景
四、善導與惠暕
結語
第三章 則天武後的登基與寶慶寺石佛
前言
一、寶慶寺石佛概要
二、造像銘之檢討
三、長安光宅寺與則天武後的登基
四、寶慶寺石佛的造立意圖
五、石佛龕的雜密性質
第四章 瑞像的政治性
前言
一、涼州番禾縣瑞像的故事與造型
二、故事的開展與瑞像的角色
三、道宣與《三寶感通錄》的性質
四、瑞像的意義與政治性
結語
終章 初唐佛教美術與世俗政權的相互關係
第三部 初唐佛教美術中的大畫麵變相圖
序 章
第一章 大畫麵變相圖的成立與雲的母題
前言
一、何謂變與變相圖
二、大畫麵變相圖中的雲
三、雲母題的傳入情況
結語
第二章 大畫麵變相圖中的山嶽景
前言
一、見佛體驗與印象
二、法隆寺金堂壁畫與敦煌第332窟的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圖
三、淨土景觀與山嶽景
四、山嶽景的功能及意義
結語
第三章 奈良國立博物館所藏刺繡釋迦如來說法圖
前言
一、圖像的錶現及結構
二、做為初唐佛教繪畫資料的定位
三、釋迦靈山說法的圖像
四、主題的再考察
結語
第四章 從梁代畫傢張僧繇的評價看唐代佛教繪畫的性質
前言
一、張僧繇的繪畫事業
二、圍繞作品的靈異故事
三、唐代對於張僧繇的評價
四、張僧繇與吳道玄
結語
終章 初唐大畫麵變相圖成立的意義
結論 初唐佛教美術的性質及歷史定位
後記
圖版齣處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是一本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美术的书,阅读完以后发现此书对中国隋唐时代的佛教艺术以大量的图片,清新的文笔,详实的内容,图文并茂。从中可以看出本书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尤其对现存日本的中国隋唐时代的佛教造像一相识的介绍和说明,并提出新的论点。

評分

这是一本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美术的书,阅读完以后发现此书对中国隋唐时代的佛教艺术以大量的图片,清新的文笔,详实的内容,图文并茂。从中可以看出本书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尤其对现存日本的中国隋唐时代的佛教造像一相识的介绍和说明,并提出新的论点。

評分

这是一本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美术的书,阅读完以后发现此书对中国隋唐时代的佛教艺术以大量的图片,清新的文笔,详实的内容,图文并茂。从中可以看出本书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尤其对现存日本的中国隋唐时代的佛教造像一相识的介绍和说明,并提出新的论点。

評分

这是一本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美术的书,阅读完以后发现此书对中国隋唐时代的佛教艺术以大量的图片,清新的文笔,详实的内容,图文并茂。从中可以看出本书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尤其对现存日本的中国隋唐时代的佛教造像一相识的介绍和说明,并提出新的论点。

評分

这是一本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美术的书,阅读完以后发现此书对中国隋唐时代的佛教艺术以大量的图片,清新的文笔,详实的内容,图文并茂。从中可以看出本书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尤其对现存日本的中国隋唐时代的佛教造像一相识的介绍和说明,并提出新的论点。

用戶評價

评分

印刷精緻。內容尤以玄奘章,整個第二部,三部一二章為優。

评分

「大師雖滅形象尚存,翹心如在理應尊敬。或可香花每設,能生清淨之心。」

评分

看瞭前兩部

评分

看瞭前兩部

评分

在亞馬遜退齣中國之前買到瞭書。對佛像細緻入微的分析著實令人驚嘆。製度與藝術宗教的綜閤研究是一條漫漫長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