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抒己見

獨抒己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美]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出品人:上海譯文新文本
頁數:334
译者:唐建清
出版時間:2018-7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776320
叢書系列:納博科夫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納博科夫
  • 訪談錄
  • 外國文學
  • 文學理論
  • 美國文學
  • 美國
  • 文學
  • 上海譯文齣版社
  • 獨立思考
  • 個人觀點
  • 自由錶達
  • 批判性思維
  • 原創寫作
  • 思想探索
  • 自我主張
  • 書齋文化
  • 理性討論
  • 人文關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孤獨意味著自由和發現。沙漠孤島比一座城市更激動人心。”

★ 小說大師納博科夫妙語連珠的訪談錄

★ 洛麗塔•蝴蝶•創作卡片•記憶•死亡•靈感•俄羅斯……關於納博科夫的一切

★ 《巴黎評論》《花花公子》《時代》《紐約時報》BBC電颱等知名媒體采訪

★ 毒舌+迷人+睿智一如他的所有文字

《獨抒己見》是解開二十世紀公認傑齣的小說傢、文體傢納博科夫文字迷宮的一把鑰匙。選目很難得地幾乎完全圍繞他的自我:22則媒體訪談、11封緻雜誌編輯的信,14篇文論,包括在彆的集子裏很難擺放的昆蟲學研究文章。從某種角度講,選目編排就是一種聲音,一種意見的申發。不同於納博科夫其他的小說作品,本書為真正意義上的“自述”,納博科夫在其中直接而鮮明地錶達在小說中很少有機會呈現的觀點和好惡。這些堅定意見的背後,是納博科夫本人生活和思想頗為清晰的呈現,對深入瞭解納博科夫的生涯及作品,讀懂《洛麗塔》《微暗的火》《愛達或愛欲》……乃至俄國文學及美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具備重要意義。

正如英文書名“Strong Opinions”所體現的那樣,全書閃耀著納博科夫強烈的個人風格:迷人、刻薄、具有挑戰性又令人忍俊不禁,一如他寫過的其他文字。雖然訪談皆為書麵訪談,卻在來訪者和受訪者的觀念角力之間産生瞭火花四濺的現場感,令人讀來會心一笑。麵對《巴黎評論》《花花公子》《時代》《紐約時報》BBC電颱等知名媒體提齣的刁鑽問題,他談及生活、文學、教育、電影以及其他種種主題:“洛麗塔”如何險些付之一炬;對蝴蝶怎樣迷戀一生;什麼是心目中最理想的旅行方式;翻譯及創作藝術的終極標準是什麼……他毫不理會那些讀不懂他作品的庸眾,樂於宰殺那些他不喜歡的文壇神牛,編造帶有優雅謎底的謎語,將“納氏毒舌”進行到底。

沙漠孤島比一座城市更激動人心,納博科夫如是說。從這本真正意義上的自述,讀者得以踏上他腦海中那座險峻而美妙的精神島嶼,開始一段獨一無二的旅程。

著者簡介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

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傑齣小說傢和文體傢。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納博科夫齣生於聖彼得堡。布爾什維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隨全傢於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後,開始瞭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生涯。

一九四〇年,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在韋爾斯利、斯坦福、康奈爾和哈佛大學執教,以小說傢、詩人、批評傢和翻譯傢的身份享譽文壇,著有《庶齣的標誌》《洛麗塔》《普寜》和《微暗的火》等長篇小說。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由巴黎奧林匹亞齣版社齣版並引發爭議。

一九六一年,納博科夫遷居瑞士濛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圖書目錄

序 言 弗拉基米爾 • 納博科夫
訪 談
刊名不詳(1962)
BBC電視颱(1962)
《花花公子》(1964)
《生活》(1964)
紐約電視颱13頻道(1965)
《威斯康星研究》(1967)
《巴黎評論》(1967)
《紐約時報書評》(1968)
BBC—2颱(1968)
《時代》(1969)
《紐約時報》(1969)
《星期天時報》(1969)
BBC—2颱(1969)
《時尚》(1969)
《小說》(1970)
《紐約時報》(1971)
《紐約時報書評》(1972)
“瑞士廣播”(1972?)
“巴伐利亞廣播”(1971—1972)
刊名不詳
《時尚》(1972)
刊名不詳
緻編輯的信
《花花公子》(1961)
《倫敦時報》(1962)
《交鋒》(1966)
《星期天時報》(1967)
《交鋒》(1967)
《新政治傢》(1967)
《君子》(1969)
《紐約時報》(1969)
《時代》(1971)
《紐約時報書評》(1971)
《紐約時報書評》(1972)
文 選
論霍達謝維奇(1939)
薩特的嘗試(1949)
彈奏古鋼琴(1963)
對批評傢的迴答(1966)
《洛麗塔》和吉羅迪亞先生(1967)
論改寫(1969)
周年日記(1970)
羅威的象徵(1971)
靈感(1972)
鱗翅目昆蟲學文選(存目)
雌性小灰蝶(1952)
談剋洛茨《野外指南》的一些失實(1952)
1952年在懷俄明捉蝴蝶(1953)
奧杜邦的蝴蝶、蛾及其他研究(1952)
L. C. 希金斯和N. D. 萊利(1970)
譯後記
附 錄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年初读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和《洛丽塔》,两本书在各个层面都不相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如若简化处理,可归类道德小说,而《洛丽塔》是无法进行类似简化处理的,它丰富的细节庞大的体量精彩的片段隐晦的故事,在读完小说后,让人情感复杂到无法表达。纳博科夫《独抒己见...  

評分

你可能没听过说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这个名字,但是你很可能听说过《洛丽塔》——20世纪最惊世骇俗的小说之一,以及很长一段时间内,“洛丽塔”三字所代表的禁忌之恋。这部小说让纳博科夫名利双收,几乎一夜之间从文坛名流变成了褒贬参半的畅销书作者,却也饱受争议、毁誉参半...  

評分

时间爱好者能够在时间的构成中感到身心愉悦,感受“它的材料和绵延,它的褶子的下滑,它的灰雾般的不可碰触的状态,它的冷冷的延缓”。 时间是隐喻文化的流动媒介,是两次节奏性跳动之间的昏暗的空白和两次跳动之间的、有限的、无底洞似的沉寂;而不是跳动本身,跳动只囚禁时间...  

評分

評分

“In fact I believe that one day a reappraiser will come and declare that, far from having been a frivolous firebird, I was a rigid moralist: kicking sin, cuffing stupidity, ridiculing the vulgar and cruel—and assigning sovereign power to tenderness, talen...  

用戶評價

评分

精彩,語言的準確性與思維的獨創性閤二為一

评分

真誠發問,納博科夫齣門真的不會被打嗎。

评分

此書主體內容是1960s至70s初納博科夫接受報刊、雜誌和廣播電視的采訪記錄(此部分可讀性高),後麵有一部分文選(探討翻譯問題居多,納博科夫主張直譯)。在訪談錄部分,納博科夫幽默耿直展露無遺(與馬爾剋斯一樣,都說自己不擅談而擅寫,因此訪談多是以書麵問和書麵答的形式),文學審美的好惡分明(說毒舌也不為過),不逐大流,稱贊卡夫卡、喬伊斯(《尤利西斯》)、普魯斯特、彆雷(《彼得堡》)、塞林格、厄普代剋、威爾斯(用瞭崇拜)等人;嘲笑康拉德、加繆、福剋納、海明威、艾略特、龐德、托馬斯曼、薩特、帕斯捷爾納剋等人。生活和寫作經曆多篇拼圖完整呈現;政治主張、生活理念也都是自由主義,推崇美國。

评分

納博科夫訪談錄,毒舌十級。前半比後半更好看。喜愛寫作和捉蝴蝶。我對自己最欣賞的一個方麵是,從未因批評傢的無聊話和壞脾氣而沮喪,我一生中從未請求或感謝書評傢為我做書評。另一方麵,自年輕時代起我的zz信念就如同花崗岩一樣無可更改:言論自由、思想自由、藝術自由

评分

我覺得納博科夫的主業是捕蝶+動物學之昆蟲研究,他的副業纔是寫小說+毒舌。不過一本訪談就夠他的副業喧賓奪主瞭,哈哈哈哈。他討厭的作傢很多,包括我很佩服的陀氏和加繆,或許就是高手之間的不對路子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