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纳博科夫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小说 美国 美国文学 俄罗斯 长篇小说 納博科夫
发表于2025-02-07
眼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纳博科夫第四部小说,讲述了间谍斯穆罗夫的一生。读者到最后才意识到本书的叙述者就是斯穆罗夫他自己。由于他的身份特殊,他只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观察别人,并且保护他的身份不被识破。他最后因为不堪别人的羞辱而自杀,却在死后受到更大的羞辱。《眼睛》关注个人身份的性质,并指出,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个人只能通过他理解周围人对他的评价来定义。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幽魂与蜻蜓之眼
评分读的第一本纳博科夫,挺有意思,不过开头和结尾比中间的情节要处理得要好,故事本身应该挺伤感的,但读完的感觉完全是陷在灵魂出窍的奇异感受中,反思自身。
评分【2016.12.2一天】(4.3万字,109页)回环旋转,游戏之作。纳博科夫最擅长把胡说八道讲得有模有样,一本正经,好像文本的模糊不明全都是读者的错。对于一个不按常理出牌而又一时摸不到牌路的作家,唯一的阅读方法就是:跟他走。老纳单凭招牌式的狡黠句子就足以万里江山永不倒,更何况局部的写实主义又那么聪明、机灵、透骨而和我们自身的幽默感心有灵犀【还好我我们有钱钟书,不然在纳博科夫面前,我们得多自卑。】
评分也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自己理解能力问题。想来应该个不错的题材结果读的时候很难融入其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性实在是糟糕透顶了。
评分就算“强调的不是神秘,而是模式”,首先引人入文的仍是神秘感,开头两次折断文本的颠簸快乐之后,死亡以灵魂对时间的议论从容开始,很快进入叙述的小迷宫。虽然不久便认出了“我”即斯穆罗夫,但到最后也没有认出来死亡的真相是未死,这个粗心获得的另一种快乐在于我联想到电影《灵魂狂欢节》中女鬼在游荡,我喜爱不实之物在现实中游荡这种场景,因为这让我产生莫名的希望。斯穆罗夫在游荡的灵魂是眼睛,每一个人物是镜子,一个灵魂以照这些镜子的方式企图认识自己,应当是一种迷途。纳博科夫说“想象的力量终归是善的力量”,且不管别的,我更在乎:虚构的艺术若不以想象而仅以浅薄修辞的捷径所抵达之处,毕竟不是文学的实地,那只是一种海市蜃楼的海市蜃楼,哪怕很逼真,想变成可落脚的文本绿洲都是不可能的。
腰封上是这样介绍《眼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风格的纳博科夫名作”.怎么说,首先,在我读《独抒己见》时候,就对纳博科夫不止一次公开宣称的对陀氏的不屑印象极为深刻,所以不知作者本人会对此作何评价,是否会气得不行.再者,我这人对风格的评判全靠感觉.我不知道陀氏的风格...
评分【读品】罗豫/文 纳博科夫的文学动机向来孩童般单纯,除玩乐之外别无所骛。然而在智力和感觉的敏锐度上,他又是一个阅书无数、功力深厚的老江湖。两相结合,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可视作高级的精神游戏。这本仅仅80页的《眼睛》中,纳博科夫把人类最古老的谜题——灵魂,塑成一...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就80页卖15.。。真心有点亏啊。。。当时没看字数,拿到手里后都愣了。。。这么薄。虽然书薄,看起来却有些费力。断断续续的用了两个小时看完了。 老爷子是个狡猾的作者,希望用各种方式去挑逗读者,又不告诉读者答案。这本书也是这样,表面上是个因为被...
评分“卡什马林带走的是斯穆罗夫的另一种形象。哪种形象,这有什么区别?因为我并不存在:存在的只不过是反映我的成千上万面镜子。我多认识一个人,像我的幻想数也随之增加。他们在什么地方生活,它们就在什么地方增殖。只有我一个不存在。然而,斯穆罗夫会继续活很久。那哥儿俩,...
评分腰封上是这样介绍《眼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风格的纳博科夫名作”.怎么说,首先,在我读《独抒己见》时候,就对纳博科夫不止一次公开宣称的对陀氏的不屑印象极为深刻,所以不知作者本人会对此作何评价,是否会气得不行.再者,我这人对风格的评判全靠感觉.我不知道陀氏的风格...
眼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