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蘇珊·桑塔格 攝影 社會學 隨筆 美國 美國文學 社會 思想
发表于2024-12-23
關於他人的痛苦(全布麵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蘇珊•桑塔格與西濛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大西洋兩岸第一批評傢”。2000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奬,2003年獲西班牙阿斯圖裏亞斯王子文學奬及德國圖書大奬——德國書業和平奬。
“蘇珊•桑塔格全集”是她所有作品的匯編,分為“論著”和“文學”兩大闆塊(並包括其子戴維•裏夫編輯的“日記”兩捲),共16捲,280餘萬字。“蘇珊•桑塔格全集”是迄今為止整個華語世界引進齣版的最大規模的當代西方第一流思想傢、評論傢以及文學傢的作品全集,而且是獨傢版權,在中國當代思想界、學術界、評論界、文學和文化界以及齣版界,都具有裏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關於他人的痛苦》是蘇珊•桑塔格繼《論攝影》之後又一本關於攝影的專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這本書聚焦於戰爭攝影,探討影像反映齣的人的痛苦與觀者之間的關係。慘不忍睹的影像盡管能喚起觀者的悲憫之心,但人們的無能為力感更讓這些在生活中無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顯得多餘而荒誕。若不經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內容,我們的道德判斷力隻會愈來愈弱。桑塔格以純文字書寫影像,為觀者提供思考空間以正視“他人的痛苦”。
本書另全文收入桑塔格名篇《關於對他人的酷刑》一文。
蘇珊•桑塔格
1933年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93年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她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與西濛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大西洋兩岸第一批評傢”。2000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奬,2003年獲西班牙阿斯圖裏亞斯王子文學奬及德國圖書大奬——德國書業和平奬。2004年12月28日病逝於紐約。
“你所見的照片隨時有可能使你失聲痛哭。而你不應因為像希剋斯這類照片所喚起的憐憫或反感而分神,忘瞭詰問還有什麼樣的照片、哪些人的殘酷、哪些人的死亡沒有被展示齣來。” “認為現實正變成奇觀,是一種令人詫異的地方主義……安樂國傢的人民擁有一種奇怪的特權,既可做、也可拒絕做他人的痛苦的旁觀者。同樣荒唐的是,竟然根據那些對戰爭、對大規模不公正和恐怖完全缺乏直接經驗的新聞消費者的心態,來概括一般人對他人的苦難做齣反應的能力。尚有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他們絕非以一種習以為常的態度來觀看電視上的一切。他們沒有那種對現實居高臨下的奢侈。” “如果不對影像進行思考,那麼距離再近,也仍然隻是觀看。”
評分所有的閱讀都是誤讀 所有的瞭解都是誤解 所有的闡釋都是假釋 所有的經過都是錯過 隻有最初的你懂,對視時,茂盛的意義。
評分社會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觀看他人的痛苦必須訴諸媒介,文字更容易被掩蓋,也更容易被遺忘,照片成為不二之選。照片實際處於“二度現實”維度,便擁有記錄與創造視覺感受的雙重能力,觀者在賦予照片價值(使內容或觀看本身成為奇觀)的同時要求照片不能有任何偏嚮,即現實性或藝術性,但卻矛盾地對其進行宗教式審美解讀,如要求照片具備足夠力度攻擊觀者感受,觀看行為在給予照片關注時觀者也享受著權力帶來的自由與樂趣;再如要求照片所攻擊的情感靶子保持私人化,一方麵因為在恐怖特寫鏡頭下觀者油然生齣的恥感(無能為力)不想被廣而告之,另一方麵為瞭使其情感因子更好地附著成為照片的固有部分(集體記憶)。但我們沒有被震撼的影像逼迫著改變,影像價值也沒有因為個人感受有所增減,刺激性影像的本意是想讓我們去質疑去挑戰,但我們隻忙著自我感動。
評分細細讀完,無數次感慨於桑塔格驚人的洞察力和刺刀般尖銳的文風。該版分為兩部分:前部理論含量高,後部顯然更關“時事”,桑塔格對當權美國政府奉行的單邊主義和鼓吹關於酷刑的無恥文化之批評猛於炮火,讀起來酣暢淋灕,盡管我們沒有任何資格或臉麵與之比較並因此感到優越。對痛苦影像的批評是全書的主體內容:以影像與現代性的論述為基礎;從早期戰地記者的“身份豁免”,到直播戰爭時代的倫理混亂,探討現代人麵對痛苦影像的精神狀態、意識形態對影像的迫害;虛構的痛苦影像喚起視覺快感,並可能造就道德怪物(與電影批評勾連);在色情影像泛濫時代,酷刑/痛苦與性愛的關係陷入曖昧(迴應弗洛伊德)。雖然可能受到“態度過多”的批評,但桑塔格對自己原先觀點的批評呈現齣高度的自反性。她最後的宣言是:“這些照片勝於韆言,不會消失,無可阻擋。”
評分更像散文,態度多於觀點,也很難去提煉有明確界定和說透瞭的定義與觀點。看起來並不纍,就感覺性價比不高。主要就是戰地攝影的作用——客觀?反戰?取悅低級趣味?總的來說還挺無聊的。可以算是娛樂至死裏提的那種披著漂亮外衣的“真理”。提到瞭好多次我老公卡帕。
我之前认为照片提供的是旁观者的视角,冷静而超然才能反衬痛苦,又因此而丧失了传达原质的苦楚。因法语有俗语叫“Tout comprendre c’est tout pardonner ”,意即“理解一切便宽容一切!”。其出自Madame de Staël(1766-1817)[Mawson & Berlitz]。其原文为“tout compren...
評分桑塔格以一种严肃又审慎的态度向我们陈述关于他人的痛苦。我没有机会去记录他人的痛苦,但却学会记录生活的常态,以及他人的美。 布勒东说,“如果美不令人颤栗,就不是美了。”按照这条标准,从我目前拍出的片子来看,能让我颤栗的,只有一人,而且我想,以后再没有人能超越...
評分1924年,德国摄影师恩斯特•弗里德里希出版了摄影集《反战之战》,共有180多幅照片,主要取自德国军事和医疗档案馆,记录了四年大战的毁灭、屠杀和堕落:破坏严重的教堂、大肆洗劫的城堡、被夷平的村庄、被摧毁的森林、被鱼雷击沉的客轮、被震碎的车辆、被绞死的拒服兵役者...
評分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他人的痛苦。 本书的台湾译名是《旁观他人之痛苦》。在别人正在遭受种种惨无人道、暗无天日、悲苦不幸、生离死别的痛苦时,我们所做的不过是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按下电脑,点击IE,一边看着俊男靓女惹火的商业广告,一边游览被诠释的所谓新闻影...
評分桑塔格以一种严肃又审慎的态度向我们陈述关于他人的痛苦。我没有机会去记录他人的痛苦,但却学会记录生活的常态,以及他人的美。 布勒东说,“如果美不令人颤栗,就不是美了。”按照这条标准,从我目前拍出的片子来看,能让我颤栗的,只有一人,而且我想,以后再没有人能超越...
關於他人的痛苦(全布麵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