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及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苏珊•桑塔格全集”是她所有作品的汇编,分为“论著”和“文学”两大板块(并包括其子戴维•里夫编辑的“日记”两卷),共16卷,280余万字。“苏珊•桑塔格全集”是迄今为止整个华语世界引进出版的最大规模的当代西方第一流思想家、评论家以及文学家的作品全集,而且是独家版权,在中国当代思想界、学术界、评论界、文学和文化界以及出版界,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本书另全文收入桑塔格名篇《关于对他人的酷刑》一文。
苏珊•桑塔格
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及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2004年12月28日病逝于纽约。
其实我最近理直气壮说不看新闻只看八卦的时候,总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头。 终于要说到苏珊桑塔格和这本书了,先摘录一下,让我在逐字敲的时候再回味和理解一回。 -------------------------------------- 推陈出新的科...
评分这句佛语其实到今天才明白其真正含义,因为身边一个皈依朋友的点拨,这个淡定境界离凡夫俗子很远,反观来,我们就无法忽略了“他人的痛苦”,桑塔格照样不行,毕竟非贤非圣,她是个女人。 是什么使我们与痛苦的世界保持着那么一丝亲密的关系?归结于那些照片?有些冤枉,但那...
评分桑塔格以一种严肃又审慎的态度向我们陈述关于他人的痛苦。我没有机会去记录他人的痛苦,但却学会记录生活的常态,以及他人的美。 布勒东说,“如果美不令人颤栗,就不是美了。”按照这条标准,从我目前拍出的片子来看,能让我颤栗的,只有一人,而且我想,以后再没有人能超越...
评分最近在拍,拍过一些PP,很想知道,我的一些疑惑该如何解释。所以很痛苦很慢速的看着 其他评论暂时没敢看,怕无谓的影响 看的过程有种缓缓被贴近的感觉,该怎么面对他人的苦难从容举起DC,为什么而做。时而会很惊叹,作者对人性的深思,下笔的描述,或者是译者的 看过二遍,...
评分我认为,每个人都无法深切真实地体会到别人的痛苦。任何同感或类似的体验都是肤浅的。这可能是我们人类的生物特性所决定的,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本身的感受,包括快乐与痛苦,已经让我们近乎于无法承受了,所以任何来自他人的消息,都只能做肤浅的了解,也就是当作谈资来说别人...
对《论摄影》中的一些观点作了补充和修正。我个人个喜欢把regarding理解为“审视”,“审视他人的痛苦”,观者的观看、分析、评论,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关系以及可能是Sontag想要表达的尊重,也就更清晰了。关于如何“进入”,她倡导的是一种感受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对于他人的痛苦以及我与他人痛苦之间关系的一种“想象力”——困难在于我们不情愿去这样思考,在于现象本身的复杂与浑浊,在于难以获得进入隐藏在现象之下现实运作逻辑的途径,更在于我将我融为现象而非现实,我宁愿自己是复杂的“我们”而不是具体的“我”。
评分社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观看他人的痛苦必须诉诸媒介,文字更容易被掩盖,也更容易被遗忘,照片成为不二之选。照片实际处于“二度现实”维度,便拥有记录与创造视觉感受的双重能力,观者在赋予照片价值(使内容或观看本身成为奇观)的同时要求照片不能有任何偏向,即现实性或艺术性,但却矛盾地对其进行宗教式审美解读,如要求照片具备足够力度攻击观者感受,观看行为在给予照片关注时观者也享受着权力带来的自由与乐趣;再如要求照片所攻击的情感靶子保持私人化,一方面因为在恐怖特写镜头下观者油然生出的耻感(无能为力)不想被广而告之,另一方面为了使其情感因子更好地附着成为照片的固有部分(集体记忆)。但我们没有被震撼的影像逼迫着改变,影像价值也没有因为个人感受有所增减,刺激性影像的本意是想让我们去质疑去挑战,但我们只忙着自我感动。
评分还是以摄影为主题展开,比《论摄影》好读。依旧在分析日常,引起人们对日常的思考。
评分“指出有一个地狱,当然并不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把人们救出地狱,如何减弱地狱的火焰。但是,让人们扩大意识,知道我们与别人共享的世界上存在着人性邪恶造成的无穷苦难,这本身似乎就是一种善。一个人若是永远对堕落感到吃惊,见到一些人可以对另一些人施加令人发怵、有计划的暴行的证据,就感到幻灭(或难以置信),只能说明他在道德上和心理上尚不是成年人。 在达到一定的年龄之后,谁也没有权利享受这种天真、这种肤浅,享受这种程度的无知或记忆缺失。” 再次在书里读旭分享给我的这段,想起去年秋天一起在校园里踩过的落叶,在下午去吃我们一天中的第一顿饭,散步回图书馆的路上,坐在可以晒到很好太阳的木椅上,我断断续续说着让我感到痛苦的那些事情。
评分苏珊•桑塔格妥妥的女知识分子,让人敬畏,想读她其他的所有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