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1930年代中葉,齊奧朗已然是新生代知識分子心目中的明星作傢。他長時間泡在一座特蘭西瓦尼亞圖書館裏孜孜研讀聖徒傳記。這位當代的聖徒傳作者,“夢想”自己是“這些墜落於天堂與地獄之間(聖徒的)年代記編者,他們內心激情的知己,為上帝而失眠者的曆史學傢”。在尼采《善惡的彼岸》啓發之下,齊奧朗“探尋眼淚的起源”。他自問是否聖徒“會是眼淚那苦澀之光的源頭”。
本書於1937年首次齣版於羅馬尼亞。“有誰知道?”他在書中第一段寫道,“可以肯定的是,淚水是他們的蹤跡。淚水並非透過聖徒進入這個世界,但若沒有聖徒,我們就永遠不會明白自己是因為渴念失樂園而哭泣。”“一個人是怎樣棄絕自己並走上成聖之路的?”這是齊奧朗的疑問,也是《眼淚與聖徒》這部記錄的起點。
齊奧朗關注的並非傳統聖徒傳中因德性而受崇拜的殉道者和英雄,而是以靈性高度著稱的神秘主義者,——首先是女性神秘主義者,他們擁有關於上帝的私密知識,導緻又一場“絕對在曆史中爆發”。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留下瞭經典之作,如埃剋哈特大師,聖加大利納·锡耶納,聖女大德蘭和聖十架約翰。
《眼淚與聖徒》是齊奧朗“在朝聖路上半途而廢的掙紮記錄”。在對宗教與信仰反復的拷問下,齊奧朗完成瞭對自己的精神放逐。
作者簡介
E.M. 齊奧朗(Emile Michel Cioran,1911~1995年),法籍羅馬尼亞哲學傢、隨筆作傢,以羅馬尼亞文和法文寫作,主要著作有:《在絕望之巔》、《眼淚與聖徒》、《解體概要》、《苦澀三段論》、《存在的誘惑》、《曆史與烏托邦》、《惡之造物主》和《贊賞練習》。
譯者簡介
沙湄:哲學博士,專攻基督教藝術、東正教神學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係榮譽研究員、《天南》雜誌執行主編。
我很早就想批判圣徒了。我没想到这么好。 序 爱说反话的人易被误解,尼采和齐奥朗都是。“上帝已死”光太刺眼,潜台词“上帝活过”喑哑幕后。 阳否阴述是一种欲迎还拒的伎俩,作者把真正要说的话藏在迷魂阵里,借此筛选预期的读者——他不低估我们的智力,我们也别辜负他的...
評分圣徒,宗教仪式道具。
評分“上帝已死”——尼采。“诅咒比神学和哲学沉思更接近上帝”——齐奥朗。 这本书是基于作者虔诚的思考,由曾经对上帝的深信不疑,转而对于基督教和神秘主义的一些怀疑。它像语录一样,也不是走理论路线,而是走心理路线。整体格调很悲观,很忧伤。可以感受到齐奥朗对基督教和希...
評分随心所欲不逾矩,他是西方最后一位这样的哲学家: 只有天堂和大海,能让我放弃音乐。 没有乐感的心,正如没有忧郁的美。 中世纪浸透了泪水。 人到濒死的时候才能真正活着。 孤独者的任务是加倍孤独。 尼采说,你一直在寻找最沉重的负担,结果找到你自己。 生命就像是春天的歇斯...
原來齊奧朗就是《解體概要》的作者。插圖和翻譯都很棒,摒棄那種瑟縮的、憂鬱化的尼采式腔調,文字與修辭的力量也很大。
评分“上帝死瞭”的前颱詞太過耀眼,潛颱詞“上帝活過”喑啞於幕後。齊奧朗是個不成功的聖人和成功的基督徒。一切瀆神之話隻是在怨恨自己在成聖之路上的半途而廢和軟弱。
评分“與尼采相比,齊奧朗是一個孱弱得多的人,不可自拔地沉湎於尼采力圖剋服的事物”
评分一本瀆神的聖書,一本在懷疑、虛無和孤獨中掙紮尋求永恒的失敗之書。翻譯和裝楨恐怕都是多年來難得一見佳品。Cioran在法國應該已經是可以做博士論文的思想傢瞭。
评分一本瀆神的聖書,一本在懷疑、虛無和孤獨中掙紮尋求永恒的失敗之書。翻譯和裝楨恐怕都是多年來難得一見佳品。Cioran在法國應該已經是可以做博士論文的思想傢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