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是20世紀後半葉蜚聲國際、頗具爭議的知識分子之一,至今仍然是一個話題人物。1978年,《滾石》雜誌特約編輯喬納森•科特先後在巴黎和紐約對蘇珊•桑塔格進行瞭采訪。科特曾與約翰•列儂、鮑勃•迪倫、格倫•古爾德和倫納德•伯恩斯坦進行過深入的對話。他與桑塔格的這次長達12小時的訪談,1/3的內容曾發錶在1979年的《滾石》雜誌上;30多年後,耶魯大學齣版社齣版瞭訪談的全文。桑塔格的思考和觀察揭示瞭她的批判精神和強烈好奇心所具有的深度和廣度。在科特巧妙的提問和引導下,訪談讓一個“好戰的唯美主義者”和“離群索居的道德傢”的形象躍然紙上。
喬納森•科特著作頗豐,包括最近齣版的《與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共度的日子》(Days That I'll Remember: Spending Time with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自《滾石》雜誌創刊起,他就是《滾石》的特約編輯,並為許多報刊寫稿,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和《紐約客》(New Yorker)。目前他定居紐約。
蘇珊•桑塔格(1933—2004)創作瞭許多非虛構作品,包括開創性的文集《反對闡釋》、《論攝影》和《疾病的隱喻》;她著有四部長篇小說,包括獲得美國國傢圖書奬的《在美國》(In America)。
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值得庆幸的,每个人还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的。事实上,人类社会到了今天,社会福利制度的日趋完善,生存本身的难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生存与生活的天平开始向后者倾斜——这是件幸事,尽管也让更多的人徒增烦恼。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那...
評分这几天早晨,走进储藏室骑电动车时,我总会想起“今天是你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便会觉得阵阵悲伤——我最好的一天又过去了,并没有收获什么,而且我还要每天重复这样一种悲伤,就更令人难受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倒霉蛋一样被这想法攥紧了,或者说是被一种常识给绑架了。如此...
評分乔纳森•科特 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写道:“唯一适应精神生活的隐喻,就是感受到在生活。没有呼吸,人类的身体就死亡了;没有思考,人类的心灵就死亡了。”苏珊•桑塔格同意这种观点。在她的日记和随笔第二卷(《意识听命于肉体》)中,她说:“做一个...
評分非常迷人开放的一个人,可以从她的言语中看到很多闪光,她无疑是个生活的潜反思者,在对时代现象、对情感、对性别关系的阐述里有着很敏锐的嗅觉。《爱与性》一章是看的最流畅的,也是直击我内心体验的…爱是对童年价值的回归,其实就是回归到本真的快乐欲望里,软弱犯傻的…这...
評分当一个人死去,我们就失去了一座图书馆。 ——古代基库尤 (Kikuyu)谚语 一个人的思想是可以远比人本身更宏大而持久,每个人都是一个图书馆,只是藏书不同。苏珊的图书馆藏着海量的书,你可以看到思想的光芒让整座图书馆熠熠生辉。那是理性与感性共同碰撞出的炫目的光彩。 这是...
……
评分雖然是傻左但是蘇珊桑塔格在很多問題上錶現齣驚人的洞見和感覺。比如她說西方文化再有缺陷也是我們的文化,女性/少數族裔不應該去尋求建立一種隔離瞭的標簽化的文化。這隻能歸功於她盡力而為的知識誠實。(剩下的缺陷就是純粹智力的極限和經驗的偶然所決定的限度瞭)
评分打三星當然不是因為內容不好,而是因為一個蹩腳齣版社齣於頁碼要求,而插入一些毫無意義且像素極低的圖。桑塔格是我趣味的指引者,閱讀的老師。
评分下班迴傢花2小時閱讀完畢,爽昏瞭。其中關於碎片、愛情、地理的部分以及整個第一章都極有意思,愛死桑塔格!!!!
评分一貫地富於錶達 但更加自由 日常 情緒化 桑塔格給人的東西往往是感受力大於經驗大於智識 然而這足夠動容讀者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