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忠诚

自由的忠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美] 安娜·史蒂茨
出品人:
页数:336
译者:童志超
出版时间:2017-10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73328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政治学
  • 哲学
  • 自由主义国家观
  • 社会学
  • 自由主义
  • 安娜·史蒂茨
  • 宪政爱国主义
  • 自由
  • 忠诚
  • 自我觉醒
  • 思想解放
  • 人格独立
  • 精神追求
  • 人性探索
  • 内心成长
  • 存在主义
  • 生命意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借用生动真实的日常情境,援引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史蒂茨引人入胜地论述了:平等自由的价值只能通过合法的国家权威来实现,公民对正义的国家有政治义务,且应将普遍的正义原则,而非民族文化,视作效忠国家、团结同国同胞的理由。本书充满原创性地构想了一种开放的公民身份,主张将正义的国家看作以实现普遍价值为目标、如交响乐团般的日常团体,而民主政治应是实践普遍价值的集体行动。

《自由的忠诚》这部前沿著作为当下每个人所面临的关于正义与忠诚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

◆我们应该对怎样的国家保持忠诚?作为公民,我们对国家有何种义务?我们应以怎样的方式参与政治?

◆我们可能跳脱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局限,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自由主义国家观念吗?

◆为每个怀抱理性的公民而写,为每个在正义与忠诚之间抉择的独立个体而作

···

【学者及媒体推荐】

存在有力的自由主义立场来重视国家权威吗?单是公民权的政治事实能够作为民主国家中团结的基础吗?史蒂茨极好地表明了,这两个问题应该一起问,而她的回答独特、极具想象力且论述有力。

——帕琴·马克尔,芝加哥大学

·

这是一部行文清晰、论证严密和异常理智的著作。史蒂茨将诸如忠诚和义务的概念从学术界民族主义者的手中拯救了出来,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为世界主义者和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者所用。就此,她已经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的著作为民主理论、全球正义和自由事业本身的道德基础都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迈克尔·布莱克,华盛顿大学

·

史蒂茨的杰出之处在于为团结这一在大多数自由主义构想中缺席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并且这种团结是建基于一种具有集体意愿的个人主义理论上。

——约翰·费雷约翰,斯坦福大学

·

史蒂茨为一个当代政治思想中的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新鲜的解决方法。她充满原创性地捍卫了宪政爱国主义的理念,强烈地批判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

——扬-维尔纳·米勒,普林斯顿大学

·

自由主义是否只剩下一种令人厌恶的文化民族主义,或者一种浮动的世界主义?自由主义者能否基于公民对特定国家保持忠诚做出自洽的自由主义论述?史蒂茨有力地证明了他们可以。史蒂茨巧妙地揭露了世界主义者和民族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地驳斥了有自由倾向的无政府主义者,她从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处寻取灵感,提出,自由主义者应将忠诚设想为一种政治责任,支持促进自由主义自由的制度。

——《选择》

·

史蒂茨非常清晰、逻辑自洽地提出了一个用以替代政治义务和民族主义的同意理论。这个替代理论将获得许多的支持者,并值得我们甚至它的批评者的严肃对待。

——蕾雅·衣匹,《圣母哲学评论》

···

【编辑推荐】

1、作为当今政治哲学界的前沿著作,本书为一些古老的、关于政治义务的问题提供了颇具启发且新颖的回答,作者主张把国家看作拥有共同目标的日常团体,呼吁让国家更接近“俱乐部”的功能,使读者思考现存国家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作者援引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论及国家道德重要性、公民认同、宪政爱国主义等,并以交响乐团、棒球队等情境类比,论述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3、本书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次重新认识自由主义的机会。在作者笔下,自由主义并不一定刻意避讳国家问题,或只关注对国家权力的限制。自由主义不仅可以对国家问题做出一个明确回答,而且能够去肯定正义国家的积极职能。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安娜·史蒂茨(Anna Stilz) 哈佛大学政府学博士,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和人类价值研究中心劳伦斯·S. 洛克菲勒教授。她的研究关注包括政治隶属,权威与政治义务,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土地与领土的权利等问题。

···

【译者简介】

童志超,关注当代政治理论议题,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学术刊物《美国政治思想》(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中有英文学术论文发表。

顾纯,南京大学英文系学士,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学院公共政策专业硕士。

目录信息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平等自由与国家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权威
第三章 民主
第四章 政治义务与正义
第二部分 团结和忠诚
第五章 卢梭的自由与文化
第六章 民族主义还是爱国主义?
第七章 作为集体行动的民主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http://mp.weixin.qq.com/s? __biz=MzA5MTM1OTkwNA==&mid=203561246&idx=1&sn=15d325444a43b401ed2aabbff4114faa&key=8ea74966bf01cfb62597677cf68ca8164d345a55fc1d58757afdb85cf8872375cdd4230a963568e1054 c07a00b653968&ascene=7&uin=MTM2NTQ2NjYzNg%3D%3D&devicetype=an...

评分

关于“忠诚”,在汉语中的基本释义似乎很简明(“尽心竭力,忠诚无私”云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此释义的“理解”变成了喊政治口号,在这样语境中的“忠诚”,当然也就没有了语义与思想之间的讨论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忠诚”在婚姻、爱情的语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评分

关于“忠诚”,在汉语中的基本释义似乎很简明(“尽心竭力,忠诚无私”云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此释义的“理解”变成了喊政治口号,在这样语境中的“忠诚”,当然也就没有了语义与思想之间的讨论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忠诚”在婚姻、爱情的语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评分

关于“忠诚”,在汉语中的基本释义似乎很简明(“尽心竭力,忠诚无私”云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此释义的“理解”变成了喊政治口号,在这样语境中的“忠诚”,当然也就没有了语义与思想之间的讨论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忠诚”在婚姻、爱情的语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评分

关于“忠诚”,在汉语中的基本释义似乎很简明(“尽心竭力,忠诚无私”云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此释义的“理解”变成了喊政治口号,在这样语境中的“忠诚”,当然也就没有了语义与思想之间的讨论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忠诚”在婚姻、爱情的语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用户评价

评分

简洁清晰,译得也不错。适合做批判的靶子:1.康德式的论证只能得出公共权威,而不是国家,后者是前者的特殊形式;2.康德式卢梭完全破坏了卢梭的小国模式的解释,边界和领土不具有道德意义,可能只会是管理的权宜之策,这使得无论是世界国家还是世界邦联都不具有地理上的道德变量;3.忠诚是一种情感,理性反思只能获得对公共权威与公民身份的工具性服从,而非忠诚这样的情感认同,卢梭的道德情感不附加文化解释是不会成功的;4.布拉特曼自己也说其共享意图不能成为一种完整的规范性理论。

评分

当世界主义成为一种时髦时,我们如何为忠诚于自己的国家或支持喜爱的球队辩护?当民族主义者诉诸民族文化来论证相比南半球人民的饥饿,我们对本国人民的饥饿更有义务时,我们如何驳斥?为什么我们对弱势群体有义务?如何论证小粉红和吴京之流是傻逼和流氓?一份强大的微博撕逼理论指南献给大家。

评分

条分缕析,逻辑推演丝丝入扣,很喜欢作者这种务实的学术风格,以及译文真的蛮好,基本解决了学术书长句套长句的可怕局面。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揭露了今天这个以倒车为荣的时代的虚伪和败坏。

评分

简洁清晰,译得也不错。适合做批判的靶子:1.康德式的论证只能得出公共权威,而不是国家,后者是前者的特殊形式;2.康德式卢梭完全破坏了卢梭的小国模式的解释,边界和领土不具有道德意义,可能只会是管理的权宜之策,这使得无论是世界国家还是世界邦联都不具有地理上的道德变量;3.忠诚是一种情感,理性反思只能获得对公共权威与公民身份的工具性服从,而非忠诚这样的情感认同,卢梭的道德情感不附加文化解释是不会成功的;4.布拉特曼自己也说其共享意图不能成为一种完整的规范性理论。

评分

近日重读,倍增感慨。书中所谈,当然是在西方政治哲学的语境下,通过与康德、卢梭等前人理论的解读对话,来提出一种公民身份的范式理想,也借以批判现实,但这对反思中国社会,也极富启发。这种国家认同,按许烺光的分类,意味着国家作为一个集体是club,而中国传统上却是clan。换言之,自由主义植根于现代社会的语境,“自由”本身就意味着一个陌生人社会中的个人,从那种相互依赖的家族社会中脱嵌出来,陌生人组成的社团或俱乐部是自己有自由意志选择加入或退出的,但根基性的家族却是无法自由选择的。德国学者提出的“宪政爱国主义”与这一“自由的忠诚”类似,在中国会怎样,只怕取决于现代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构性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