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学术大牛写给普通人的哲学入门书
——与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并誉世界
——作者武内义雄,日本汉学大家,曾是日本天皇的哲学老师
——他与宫崎市定分列京都学派两大代表人物
——他的学说,启发了李学勤、徐复观、朱谦之等一大批中国学者
——内容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讲解严谨,文字易读
——全面详尽,不仅限于儒释道三派,中国哲学史上出现过的大小流派都有涉及
——锁线精装,壳面采用压凹工艺,凸显质感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小史》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中国哲学小史》按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史。除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重视的儒家学说、宋明理学之外,本书对以往为主流所忽略的思想流派,如稷下学派、两汉经学,有精到之论述。以“流派”为梳理中国哲学史之枝干,理路清晰,便于读者把握。对中国哲学史之分期及演进过程,有独到之见。
作者简介:
武内义雄,日本哲学家,国立东北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昭和天皇的哲学老师。武内义雄1919年曾留学中国,对儒家、老庄及佛家等中国古代思想研究颇深,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的早期实证论代表。著有《中国哲学小史》《儒道的精神》《论语译注》《诸子概说》《易与中庸的研究》等。
译者简介:
汪馥泉,著名学者、翻译家,先后任上海公学、复旦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教授。译著有《中国哲学小史》《中国文学研究译丛》《欧洲近代文学思潮》《中国文学思想史纲》等。
这本《中国哲学小史》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中国历史的思想史。这本书中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古代时期、中古时期、近代时期。在这些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武内义雄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对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结晶之作,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 因为这...
评分国外汉学之于中国汉学 记得陈寅恪说过一句话:“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大概意思就是说敦煌在中国,但是敦煌学在外国。不仅仅是王道士把一众古迹卖给了“列强”,还因为本国的学者或者的机构的不作为让人痛心。 很多外国学者对于汉文化或者中华文化的研究的水准很多时...
评分我从小就对哲学情有独钟,觉得这才是真正能够影响人内在的学科,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去接触。哲学的经典著作都太深刻,作为入门来说有些困难,这本日本学者武内义雄写的《中国哲学小史》却是不错的选择。一开始我看是日本的作者,难免心中会有很多疑惑,后来发现写得却是很客观...
评分一提起哲学,人们很容易想到柏拉图、尼采、亚里士多德这样有名的西方哲学家,却忽视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变迁也是源远流长的。其中杰出的哲学家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孔子、孟子、墨子、庄子、老子、朱熹、韩愈、欧阳修、王阳明等。每一个人物都引领着时代思想的改变,让中国文化...
评分国外汉学之于中国汉学 记得陈寅恪说过一句话:“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大概意思就是说敦煌在中国,但是敦煌学在外国。不仅仅是王道士把一众古迹卖给了“列强”,还因为本国的学者或者的机构的不作为让人痛心。 很多外国学者对于汉文化或者中华文化的研究的水准很多时...
与其说这本短书“小”,不如说它“瘦”罢。并非具体而微的历史初探,倒像是提纲挈领的书目表与点将录……可惜瘦得实在太厉害,不只外套宽得蓬松易落,而且仿佛只见骨架不见筋肉的干瘪。
评分《中国哲学小史》按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史。
评分昭和天皇老师武内义雄写的一本中国哲学史的论著,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和思想流派从中国上古期尧舜开始一直写到了清朝汉学时期,回顾了从百家争鸣时期各个思想流派的形成到后续互相的影响。跟随着历史的脚步讲述了儒,道,佛三个主流学派相辅相成,相爱相杀的过程,以及后代对其一遍遍发展和调和思想的历史。浅入浅出的写作十分好读,更可敬的是作为日本汉学的大家,武内在书中对各个思想的考证十分清晰,写作的颗粒度即没有训诂学那么死板但也举证清晰,对每个思想的由来和发展点到为止,但如对某个思想有兴趣研读,文中的引用也足以让人基于此书出发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当读到宋学以后的思想史的时候,有一种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之后的西方哲学,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是在唯物唯心论甚至是道德伦理学的层面上,人类共通的东西吧
评分《中国哲学小史》按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史。
评分以西方哲学论述中国哲学。偏实证类,论证基本掠过。儒释道三者论述中,儒>>道>>>释。不太理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