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的王阳明(守仁)是儒学传统中最活跃的思想家之一。他生活在十五六世纪的明代中国,其学说从根本上重塑了儒家思想的结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仍然有着清澈的回响。
但是,阳明的青年时代动荡不安,两次会试落第;在道教的生长术和禅宗的出世实践中找寻生活的意义, 半途而废;申斥宦官刘瑾而被廷杖,当众受辱;流放贵州,在偏僻地区过着孤独而艰险的生活。
与多数有关王阳明的作品着力讨论起哲学思想的内涵不同,本书重在考察阳明思想形成的岁月,包含了大量的精神和学术的游历。书中展现出阳明人生有着普遍的启示意义,他通过真诚的努力,想实现一种人格理想,以超越社会和历史的限制。阳明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世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体现出一种热切的人类关怀。
杜维明(1940—)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后,分别任教于普利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至2010年荣休,期间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1年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之邀,参加“文明对话”顾问委员会。现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本书对王阳明青少年时期的心路成长历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分析其早期人生发展轨迹,展现其思想发展过程的每个重要阶段和关键转折点。虽然其中夹杂着作者一些主观和猜测的成分,但总体上不失为一部难得的走心之作。 作者治学认真严谨,并且能够感受到作者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
评分尹敏志/文 据钱德洪、王汝中所编的《王阳明年谱》记载,在他们的老师十一岁时,便早已流露出异于常人的志向。当时还在余姚读私塾的王阳明,有一天这么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回答:“惟读书登第耳。”但少年王阳明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满意,他沉思一会,说道:“登...
评分之前在《为什么说逆推芒格的心理表征的行为注定是徒劳?》与《你不能靠看电视机逆推出电视的工作原理》讨论了逆推智者心理表征的错误理念:1)一味收集模型概念,而不建立符号系统;2)未理解低层次原理,自上而下盲目拆解。 现在说说生成智者心理表征的正确方法,这个方法来自...
评分科学让我们获得许多外在的知识,小到原子、基因,大到浩瀚宇宙,而哲学则是向内求的,哲学的价值就是帮助我们,通过思考、反省,来真正的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到底要什么,爱什么,恨什么。这些问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都很难给出好的答案。王阳明的心学也许也可以看...
评分据钱德洪、王汝中所编的《王阳明年谱》记载,在他们的老师十一岁时,便早已流露出异于常人的志向。当时还在余姚读私塾的王阳明,有一天这么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回答:“惟读书登第耳。”但少年王阳明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满意,他沉思一会,说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
早课:杜维明《青年王阳明》,第四章是重点,和陆象山、朱熹的思想辨析中,王阳明大悟之后的“格物”思想脉络呈现出来。知道“致良知”是什么,和知道它怎么来的,是两个一样重要的问题。
评分文科的博士论文还是蛮精彩的。 算是对王阳明的启蒙,人生增加一位导师。(查理芒格,王阳明,赫伯特西蒙)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王阳明很有洞见地提到了原生家庭的问题,人的自由并不是由切断原初的亲情达到的,也不是由内心获得拯救达到的。家庭纽带并不是严格的束缚,它提供了一个导向图,个人通过它确定自己恰当的位置。它是一个框架,个人在这个框架中认清自己的身份。
评分多有体贴之语
评分对了解王阳明的成长经历合心路历程有帮助,探索其知行合一是如何形成的。
评分短小精悍 将王阳明生命中最重要的信念形成阶段做了提炼梳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