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1940—)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后,分别任教于普利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至2010年荣休,期间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1年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之邀,参加“文明对话”顾问委员会。现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五百年前的王阳明(守仁)是儒学传统中最活跃的思想家之一。他生活在十五六世纪的明代中国,其学说从根本上重塑了儒家思想的结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仍然有着清澈的回响。
但是,阳明的青年时代动荡不安,两次会试落第;在道教的生长术和禅宗的出世实践中找寻生活的意义, 半途而废;申斥宦官刘瑾而被廷杖,当众受辱;流放贵州,在偏僻地区过着孤独而艰险的生活。
与多数有关王阳明的作品着力讨论起哲学思想的内涵不同,本书重在考察阳明思想形成的岁月,包含了大量的精神和学术的游历。书中展现出阳明人生有着普遍的启示意义,他通过真诚的努力,想实现一种人格理想,以超越社会和历史的限制。阳明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世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体现出一种热切的人类关怀。
自己最开始了解王阳明,是从阳老那里,一篇文章中随口提到。 然后就是去喜马拉雅听完了关于王阳明的传记音频,好像是丽波教授的,很传神也很逗比,让原本枯燥的历史有了鲜活的形象。 再之后,就去看了电视剧王阳明,是韩版字幕,中文声音的,原因好像是中文没有版权。 综合下来...
评分什么叫做知行合一?一开始,可以将知和行的关系理解为鸡和蛋的关系。真知是促成行动的条件,行动必然增加真知。 王阳明认为所谓的知,不仅需要明了外部世界的运行规律,还需学会控制心的运作。有一个例子,据《年谱》记载,他学习书法时,这样描述道:“吾始学书,对模古帖,...
评分 评分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在贬谪龙场的恶劣现实情况下,阳明不能不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人处于这种情况下,他有什么办法应付?一切得失荣辱,自然不足为念,唯有生死之念,因有亲人在,不能不加考虑。于是他做了一个石凳,每天坐在上面,心想如今也就...
评分科学让我们获得许多外在的知识,小到原子、基因,大到浩瀚宇宙,而哲学则是向内求的,哲学的价值就是帮助我们,通过思考、反省,来真正的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到底要什么,爱什么,恨什么。这些问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都很难给出好的答案。王阳明的心学也许也可以看...
短小精悍 将王阳明生命中最重要的信念形成阶段做了提炼梳理
评分1.读到后面,逐渐找回阅读的乐趣。 2.在这段迷惘的时期滋养了我。 3.算是认识了“入门”的道理。 3. 圣贤人往往有一段挣扎的历史。 4.追求心性历练和个人修养。 5.立志,勤学,改错,责善。
评分终于读完了。不亏是论文,严谨。相比知道什么是知行合一,我觉得,知道知行合一是怎么来的更重要。此书就在讲这个。就好比,背下一个定理和证明一个定理的区别。
评分对了解王阳明的成长经历合心路历程有帮助,探索其知行合一是如何形成的。
评分果然是一篇原文是英文的博士论文哈哈,我说怎么读着有股学术翻译的味道。简单整合了青年的时期阶段,重大事件。力求客观,研究王阳明的还是值得一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