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郑学

礼是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华喆
出品人:
页数:47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60433
丛书系列:古典与文明
图书标签:
  • 经学
  • 思想史
  • 經學
  • 禮學
  • 华喆
  • 历史
  • 中古
  • 郑学
  • 礼学
  • 传统文化
  • 儒家思想
  • 文化研究
  • 中国哲学
  • 礼仪
  • 社会规范
  • 学术著作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礼是郑学”之说来自《礼记正义》孔颖达疏,而作者以此作为理解经典、分析经说的基本方法,重新梳理了汉唐经学诠释的发展脉络,提出汉唐经学传统是以如何理解郑玄为主轴构建而成的。本书以晓畅的语言带领读者走入古代经学家们的思维世界,回溯了从郑玄之学创立,到唐代《五经正义》的编订为止,近五百年间经学的发展历程。书中围绕郑玄学说以及后来学者对于郑玄的质疑、批评、调整和曲释、回归等等,从经说本身的内容发掘其中的演变关系与学术特色,提出了许多令读者耳目一新的论断。

作者简介

华喆,1981年生,北京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三礼学、经学史等方向的研究,在《中国史研究》《文史》《文献》《中国哲学史》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信息

乔秀岩序
绪论
第一节 源起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章节安排
第一章 郑玄礼学解析——以敦煌吐鲁番出土唐写本郑玄《论语注》为中心
第一节 从《论语注》看郑玄礼学体系
第二节 君视疾时东首于南牖、北墉下辨
第三节 《论语》郑注的真相:郑玄在汉晋《论语》诠释史中的意义
第二章 郑玄与他的师友
第一节 据《周官》以明周礼:“五祀”郑、马异义辨析
第二节 重理论而轻现实:郑玄与卢植、蔡邕之比较
第三节 两汉春秋学“西狩获麟”之异解:郑玄经学的纯理论倾向
第三章 魏晋经学中的反郑玄倾向
第一节 汉末曹魏学者对于郑玄经注的质疑
第二节 王肃对郑玄礼学体系的调整:有关“郑王之争”的再认识
第三节 两晋礼议与经典臆解
第四章 皇侃、孔颖达对郑玄体系的不同诠释
第一节 南北朝义疏学简述
第二节 《礼记子本疏义》残卷简介
第三节 孔颖达《礼记正义》取舍皇侃《子本疏义》研究
终章 经学的棱镜:郑玄与经学史
第一节 从郑玄到赵匡:中晚唐经典诠释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棱镜下的郑玄:郑学在宋学与清学中的位置
第三节 回到棱镜之前:“礼是郑学”的当代意义
附录:《礼记子本疏义》校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综观全书,我个人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两点: 一是通过对佚存的郑注文本和学说分析,复原出郑玄的先建立以《周礼》为核心的三礼学——再以礼学为核心解释诸经并弥合经文异说——最终形成贯通群经诸纬的庞大经学理论体系的学术框架; 二是通过对由汉至唐的经典诠释史的剪裁...  

评分

评分

页161引《礼记正义》认为是《谷梁》家说(文详后), 《五经异义》中亦有此文,如下: 华喆引此句,文字句读略有差别,其用《礼记·礼运》疏: 案:尹更始、刘向此说可能是存《左氏》说,《五经异义》其文如下: 案句读当以华喆为优。 前文《左氏》说明言“麟为孔子瑞”,尹更...  

评分

评分

書末稱理解鄭學體系,可謂跳出乾嘉,然皮鹿門也足稱體系解鄭,則仍在清學彀中也。北墉章謂鄭意君不入室,未免強加,劉念樓論證故疏,非有大過也。禭則衣,大殮則撫,君非不近尸,況病者乎?稽古章,鄭曰順天,曰同功,則非感生帝之謂也,牽和詩箋,亦非鄭旨。 故予曰:體系化非...

用户评价

评分

经学与历史学的研究路径还是很不一样的。郑玄以《周礼》、《礼记》与《仪礼》为核心,贯通群经,建立了一个逻辑一致、严谨周密的经学体系,可惜与现实隔膜太大。因此,之后的经学家多从实际出发批判和修正其理论。我个人还是偏向乾嘉诸老的考据学研究路径,认为一切皆史,经书也是史籍的一部分,研究理论也需知人论世,将其放在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单纯就文本出发研究理论,从术语出发来勾勒出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来重建理论不是我认同的方式。

评分

“礼是郑学”本来是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中的一句话,意为即使经文可以存在不同理解,但由于《礼记正义》以郑玄《礼记注》为蓝本,而郑玄注自有完整体系,故此仍以阐释郑说为主。清人即由此句推出所谓“疏不破注”的义疏学解经原则。而作者使用“礼是郑学”作为标题,乃是认为郑玄礼学在汉唐间经典诠释中扮演着主轴的角色,它既是汉代经学发展的终点,又是魏晋隋唐经学演变的起点。经历了两汉的各种经学论争,郑玄最早提出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经学体系。在他这套体系影响之下,魏晋经学家虽然在一些结论上与他时有立异,但在学术方法方面都被打上了郑玄的烙印。郑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三《礼》注构建的礼学为中心,统摄其余各经,故此魏晋隋唐之间的经典诠释也以礼学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出这一时代的学术风貌。

评分

系统梳理经学诸多注疏背后的学术理路

评分

郑玄礼学视角下的义疏学衰亡史论,郑玄本于周礼将群经体系化,魏晋将之零碎化使用,南北朝依郑学探索文本逻辑,孔颖达又打破科段随文解说,郑学衰极,而中晚唐革新者起,为后世横贯群经、侈说大义埋下伏笔,环环相扣,堪称中古诠释学折腾史。

评分

郑玄礼学视角下的义疏学衰亡史论,郑玄本于周礼将群经体系化,魏晋将之零碎化使用,南北朝依郑学探索文本逻辑,孔颖达又打破科段随文解说,郑学衰极,而中晚唐革新者起,为后世横贯群经、侈说大义埋下伏笔,环环相扣,堪称中古诠释学折腾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