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郑学

礼是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华喆
出品人:
页数:47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60433
丛书系列:古典与文明
图书标签:
  • 经学
  • 思想史
  • 經學
  • 禮學
  • 华喆
  • 历史
  • 中古
  • 郑学
  • 礼学
  • 传统文化
  • 儒家思想
  • 文化研究
  • 中国哲学
  • 礼仪
  • 社会规范
  • 学术著作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礼是郑学”之说来自《礼记正义》孔颖达疏,而作者以此作为理解经典、分析经说的基本方法,重新梳理了汉唐经学诠释的发展脉络,提出汉唐经学传统是以如何理解郑玄为主轴构建而成的。本书以晓畅的语言带领读者走入古代经学家们的思维世界,回溯了从郑玄之学创立,到唐代《五经正义》的编订为止,近五百年间经学的发展历程。书中围绕郑玄学说以及后来学者对于郑玄的质疑、批评、调整和曲释、回归等等,从经说本身的内容发掘其中的演变关系与学术特色,提出了许多令读者耳目一新的论断。

作者简介

华喆,1981年生,北京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三礼学、经学史等方向的研究,在《中国史研究》《文史》《文献》《中国哲学史》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信息

乔秀岩序
绪论
第一节 源起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章节安排
第一章 郑玄礼学解析——以敦煌吐鲁番出土唐写本郑玄《论语注》为中心
第一节 从《论语注》看郑玄礼学体系
第二节 君视疾时东首于南牖、北墉下辨
第三节 《论语》郑注的真相:郑玄在汉晋《论语》诠释史中的意义
第二章 郑玄与他的师友
第一节 据《周官》以明周礼:“五祀”郑、马异义辨析
第二节 重理论而轻现实:郑玄与卢植、蔡邕之比较
第三节 两汉春秋学“西狩获麟”之异解:郑玄经学的纯理论倾向
第三章 魏晋经学中的反郑玄倾向
第一节 汉末曹魏学者对于郑玄经注的质疑
第二节 王肃对郑玄礼学体系的调整:有关“郑王之争”的再认识
第三节 两晋礼议与经典臆解
第四章 皇侃、孔颖达对郑玄体系的不同诠释
第一节 南北朝义疏学简述
第二节 《礼记子本疏义》残卷简介
第三节 孔颖达《礼记正义》取舍皇侃《子本疏义》研究
终章 经学的棱镜:郑玄与经学史
第一节 从郑玄到赵匡:中晚唐经典诠释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棱镜下的郑玄:郑学在宋学与清学中的位置
第三节 回到棱镜之前:“礼是郑学”的当代意义
附录:《礼记子本疏义》校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页161引《礼记正义》认为是《谷梁》家说(文详后), 《五经异义》中亦有此文,如下: 华喆引此句,文字句读略有差别,其用《礼记·礼运》疏: 案:尹更始、刘向此说可能是存《左氏》说,《五经异义》其文如下: 案句读当以华喆为优。 前文《左氏》说明言“麟为孔子瑞”,尹更...  

评分

原刊于《读书》2019年第5期 传统中国的学问有两个公认的高峰,一个是东汉的郑玄,一个是南宋的朱熹。前者被尊称为郑君,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虽然死后不久就遭到了王肃的批评,却塑造了魏晋至唐的经学研究范式和礼法制度;后者被尊称为朱子,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虽然也常...  

评分

评分

页161引《礼记正义》认为是《谷梁》家说(文详后), 《五经异义》中亦有此文,如下: 华喆引此句,文字句读略有差别,其用《礼记·礼运》疏: 案:尹更始、刘向此说可能是存《左氏》说,《五经异义》其文如下: 案句读当以华喆为优。 前文《左氏》说明言“麟为孔子瑞”,尹更...  

评分

页161引《礼记正义》认为是《谷梁》家说(文详后), 《五经异义》中亦有此文,如下: 华喆引此句,文字句读略有差别,其用《礼记·礼运》疏: 案:尹更始、刘向此说可能是存《左氏》说,《五经异义》其文如下: 案句读当以华喆为优。 前文《左氏》说明言“麟为孔子瑞”,尹更...  

用户评价

评分

“礼是郑学”本来是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中的一句话,意为即使经文可以存在不同理解,但由于《礼记正义》以郑玄《礼记注》为蓝本,而郑玄注自有完整体系,故此仍以阐释郑说为主。清人即由此句推出所谓“疏不破注”的义疏学解经原则。而作者使用“礼是郑学”作为标题,乃是认为郑玄礼学在汉唐间经典诠释中扮演着主轴的角色,它既是汉代经学发展的终点,又是魏晋隋唐经学演变的起点。经历了两汉的各种经学论争,郑玄最早提出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经学体系。在他这套体系影响之下,魏晋经学家虽然在一些结论上与他时有立异,但在学术方法方面都被打上了郑玄的烙印。郑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三《礼》注构建的礼学为中心,统摄其余各经,故此魏晋隋唐之间的经典诠释也以礼学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出这一时代的学术风貌。

评分

虽然以“汉唐间经典诠释变迁史”为标题,内容实际上是郑玄经学的历史展开和变异,或者说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郑学的特征和意义。因此,作者设置前两章来分析郑学本身的特殊性,将郑玄视为一种独特、全新的学术形态。后两章内容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关注魏晋南北朝经学对郑玄的各种理解方式。有一个问题是,作者将魏晋时期的经学默认为郑学的不同接受方式,这当然有郑学历史影响力的考量在内,但也正是在这个前提下,两汉经学与郑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被淡化了。比如第三章提到了两晋礼议,如何论证当时的“经典臆解”,都是针对郑玄呢?

评分

一本经学学术著作竟然可以读来如痴如醉。果然文献功力加成文字涵养。

评分

记得我之前标过啊,还写了几句短评,怎么都没了……

评分

想到两点。1 学术史外切则粗疏,内切则琐碎,两难。 2琐碎的本质是,小例子们与希望呈现的大脉络间,隔着较远距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