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注疏校议

尚书注疏校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杜泽逊
出品人:
页数:229
译者: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12384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献学
  • 尚书
  • 经学
  • 經學
  • 尚書
  • 杜泽逊
  • 经学新绎
  • 文献
  • 尚书
  • 经学
  • 注疏
  • 校勘
  • 古代文献
  • 中国古典文献
  • 儒家经典
  • 历史文献
  • 文化典籍
  • 版本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尚书注疏校议》,凡六卷,是杜泽逊先生在整理编纂《尚书注疏汇校》的过程中撰写而成的一部学术札记。其中,前五卷为考证版本异同,共计230条;第六卷包含五篇考证性文章及跋文,分别为《论平水本<尚书注疏>》、《十行本<尚书注疏 君奭>书后》、《明永乐本<尚书注疏>跋》、《阮元刻<尚书注疏>校勘记“岳本”辨正》、《<尚书?说命>孔传校议》。该书在遍查《尚书注疏》存世重要版本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要异文择要撰写札记,加以按断,其中既有对异文来龙去脉的梳理,也不乏对《尚书》义理的阐发。

作者简介

杜澤遜,山東滕州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古籍整理專家,在版本、目錄學領域卓有成就,著有《文獻學概要》、《山東文獻集成》等。

目录信息

尚書注疏校議卷一
(一)《經典釋文》保存舊本異文之可貴
(二)《經典釋文》經注摘句字體不能畫一
(三)《經典釋文》缺字
(四)《經典釋文》傳刻之訛字
(五)經注釋文本、經注疏釋文本之“釋文”可正《經典釋文》之訛
(六)注疏本“釋文”之增益
(七)注疏本“釋文”失真
(八)注疏本“釋文”反切隨語音變化而改
(九)劉師培《經學教科書》述古文《尚書》馬、鄭注未確
(一〇)孔穎達引《國語》
(一一)顧彪《尚書疏》
(一二)敦煌本之可貴
(一三)敦煌本倒文
(一四)阮元論日本古本之不可盡從
(一五)段玉裁論日本足利古本不盡可據
(一六)日本古本不可盡信之一例
(一七)宋刊單疏本之可貴
(一八)宋刊單疏本訛字
(一九)宋刊單疏本、八行本之可貴
(二〇)宋刊單疏本、八行本保存疏中之注
(二一)宋刊八行本與單疏本近緣
(二二)宋刊八行本當源於單疏本
(二三)宋刊八行本之誤
(二四)宋刊八行本妄改
(二五)宋刊八行本脱字
(二六)宋刊八行本倒文
(二七)宋刊八行本改通假字為通行字
(二八)宋刊八行本偶用俗字
(二九)足利八行宋本之修版改字
(三〇)足利八行本修版之誤
(三一)足利八行本修版之可取者
(三二)足利八行本修版依《史記》改字
(三三)足利八行本修版或延至明代
(三四)《尚書要義》存宋刊單疏本、八行本之舊貌
(三五)《尚書要義》訛字獨與宋刊八行本同者
(三六)《尚書要義》脱文獨與宋刊八行本同者
(三七)《尚書要義》當從八行本《尚書正義》出
(三八)《尚書要義》之有釋文
(三九)《尚書要義》庫本訛字
(四〇)宋魏縣尉宅刊本疏文或源出宋刊八行本
(四一)宋魏縣尉宅本之佳處
(四二)宋魏縣尉宅本脱文
……
尚書注疏校議卷二
尚書注疏校議卷三
尚書注疏校議卷四
尚書注疏校議卷五
尚書注疏校議卷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文献学的《古书疑义举例》嘛?走来走去,看来看去,还是风景此处独好。

评分

不光是黄怀信点校车祸现场,是历代校勘刻书车祸现场

评分

页8:山井鼎误为山鼎井。

评分

本书又可称“黄怀信点校本车祸现场”(虽然北大本的错误提得少,但是我依一些条目检了几处也同样是错的)。前五卷是将各条目按十九种校本、十五种校勘记的顺序依次说明这次汇校之后关于诸本的优劣得失、讹误脱增,都是以实例为证。卷六相当于论文。由此书窥见了概论类书籍未校原书就评价本子或抄前人评价的坏毛病,以及几本以前以为劣质的本子的好处。看来只有老实读书才能真知道本子的好坏。《汇校》初校仅用了两年,真是快,所以说人多好办事儿(现在干文献学的都是女史?)。杜先生的汇校倾向还是很明显的,就是尽量出校记,防止因为个人判断导致失误。以至于卷四(一二三)条,对于“礼”“禮”这两个异体而产生的讹误演变杜先生反思在汇校时忽略了这个,“有其害也”(因为列入异体字表后信息就失真了)。本书倒可以当成概览《汇校》成果的精要了。

评分

本书又可称“黄怀信点校本车祸现场”(虽然北大本的错误提得少,但是我依一些条目检了几处也同样是错的)。前五卷是将各条目按十九种校本、十五种校勘记的顺序依次说明这次汇校之后关于诸本的优劣得失、讹误脱增,都是以实例为证。卷六相当于论文。由此书窥见了概论类书籍未校原书就评价本子或抄前人评价的坏毛病,以及几本以前以为劣质的本子的好处。看来只有老实读书才能真知道本子的好坏。《汇校》初校仅用了两年,真是快,所以说人多好办事儿(现在干文献学的都是女史?)。杜先生的汇校倾向还是很明显的,就是尽量出校记,防止因为个人判断导致失误。以至于卷四(一二三)条,对于“礼”“禮”这两个异体而产生的讹误演变杜先生反思在汇校时忽略了这个,“有其害也”(因为列入异体字表后信息就失真了)。本书倒可以当成概览《汇校》成果的精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