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维

论李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于1469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其思想常被概括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1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他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他是名符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意]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出品人:
页数:514
译者:冯克利
出版时间:2017-9
价格:6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173333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马基雅维利 
  • 政治学 
  • 政治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政治学理论 
  • 2017 
  • 哲学05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对李维《罗马史》前10卷的评注。是一本怀古的、品德高尚的共和派手册。马基雅维里在本书中涉及了他关于政治、道德、命运和必然性等重大观点。在本书中他告诫共和国的公民、领袖、改革家和奠基人如何自我治理,如何捍卫他们的自由,避免腐败。书中讨论了古代与现代的共和主义,在这里我们尤其可以看到他与亚里士多德政治主张的密切关系,也涉及了他对基督教的批判,显示了他本人对自己时代世俗化与现代性的看法。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论李维》中,马基雅维利极端推崇罗马的体制(或者说德行),并且希望在当时的意大利推行这样的体制。(这点在《君主论》中表现得尤为强烈。) 他一反被众多人所接受的观点(当然这点也在《君主论》中更为明显),但是事实上也是更有效的。 “认为谦卑可以战胜傲慢的人,往...  

评分

在本书中,马基雅维利以自己由现实政治状况引发的思考注解了李维的罗马史,从而重新建构出一套罗马城邦政治体系的金字塔式结构。 这套金字塔式结构的核心,便是马基雅维利所认为的“三制合一”的政体,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混合的政体。这种关于政体的观念,...  

评分

毁誉参半的奇书 聂文聪 巴克纳·比·特拉维克说:“人们经常断章取义以证明作者道德沦丧,这种做法对于马基雅维利的整个论题来说有失公平和公正。我们必须承认,他将国家利益提升到了个人利益之上。” 莎士比亚称这本书的作者为“阴险狡诈、口是心非、背信弃义、残暴无情的...  

评分

在本书中,马基雅维利以自己由现实政治状况引发的思考注解了李维的罗马史,从而重新建构出一套罗马城邦政治体系的金字塔式结构。 这套金字塔式结构的核心,便是马基雅维利所认为的“三制合一”的政体,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混合的政体。这种关于政体的观念,...  

评分

来源:华夏时报 时间:2013年1月30日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徐贲 所谓“宪政”,宪就是法,政就是治,宪政也就是法治。任何一个共和国都有缔造者和初始时刻,共和国的开创者以立法来奠定它的宪政制度。美国人把缔建他们民主共和制度的先贤们称为“建国之父”,他们...  

用户评价

评分

[3.5 hours]当共和国由于内部原因而生出弊端,或处于外部原因而面对逆境,其严重程度让人惶怵不安,此时更为稳妥的策略,是与之妥协,而非予以消灭。因为欲平息它的人,总是会让它更为强盛,使预计它将产生的危害有增无减。共和国所以会出现这类变故,经常是内因胜过外因。因为允许一个公民掌握的权力,往往超出合理的限度;或者,他会逐渐败坏作为自由生活之命脉的法律;人们也会任由这种错误发展到如此地步,以至于较之放任不管,试图克服它的政策将更加有害。

评分

第一卷尤其。孟德斯鸠分为独裁、君主、贵族共和、庶政共和(与华夏传统王霸之辨类似),马基雅维利则认为君主、庶政、贵族三者(军训宪)集为共和,否则沦为暴君、民粹、寡头之偏(三者皆散沙暴政)。而醒目的是,共和国的开创者必须是“独裁者”,此实为保护自由有机体之必须也。

评分

第一卷尤其。孟德斯鸠分为独裁、君主、贵族共和、庶政共和(与华夏传统王霸之辨类似),马基雅维利则认为君主、庶政、贵族三者(军训宪)集为共和,否则沦为暴君、民粹、寡头之偏(三者皆散沙暴政)。而醒目的是,共和国的开创者必须是“独裁者”,此实为保护自由有机体之必须也。

评分

第一卷尤其。孟德斯鸠分为独裁、君主、贵族共和、庶政共和(与华夏传统王霸之辨类似),马基雅维利则认为君主、庶政、贵族三者(军训宪)集为共和,否则沦为暴君、民粹、寡头之偏(三者皆散沙暴政)。而醒目的是,共和国的开创者必须是“独裁者”,此实为保护自由有机体之必须也。

评分

[3.5 hours]当共和国由于内部原因而生出弊端,或处于外部原因而面对逆境,其严重程度让人惶怵不安,此时更为稳妥的策略,是与之妥协,而非予以消灭。因为欲平息它的人,总是会让它更为强盛,使预计它将产生的危害有增无减。共和国所以会出现这类变故,经常是内因胜过外因。因为允许一个公民掌握的权力,往往超出合理的限度;或者,他会逐渐败坏作为自由生活之命脉的法律;人们也会任由这种错误发展到如此地步,以至于较之放任不管,试图克服它的政策将更加有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