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我们的密友,既是我们的一部分,又不是我们身体的任何部分。脂肪带给我们能量、润滑、口味的满足感和丰饶的喜悦。然而,同样的物质性也使它变成可鄙的、迟钝的,甚至被认为是人“内在灵魂品质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复杂而有趣的物质,以难以捉摸的方式在纯净与污染、愉悦与可恶等不同的两极之间摇摆,仿佛随时随地都能在形与质之间无缝转化,而与生俱来的歧义属性更让它变得耐人寻味……
克里斯托弗·E.福思,历史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人文与西方文明教授。目前致力于西方脂肪文化史的完善整理。
艾莉森·利奇,社会人类学家。在澳大利亚悉尼麦考瑞大学教授文化社会学。
本书探讨了作为物质的脂肪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形象变迁。脂肪是如何与油腻、疾病、懒惰、好色等污名捆绑于一体的?“肥胖恐惧”又怎样缔造出现代的减肥产业帝国? 第一部分关于橄榄油对古代人类生存发展意义的阐述还是很有意思的,从物理特性出发,完美展示了人类学那种博...
评分“春日不减肥,夏日徒伤悲。”减的“肥”即是脂肪。虽然以瘦为美得有个限度,但提到脂肪,往往伴有负面联想。走样的身材、不堪负荷衍生的病症,以及懒惰、迟钝、缺乏自制力的成见……至于动物脂肪化作舌尖上的美味,也被芝士、雪花、霜降这样似是而非的词巧妙替代了。 偏偏有人...
评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脂肪在流行文化中变成一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对象。腰上的“游泳圈”,肥胖粗大的身体,常常促使人们涌进健身房挥洒汗水,将可怕的脂肪从身体内部“赶出去”,以重新获得健康,塑造正面的自我形象。近些年来,有些人逐渐意识到了脂肪恐惧的问题,以及这一问...
评分“春日不减肥,夏日徒伤悲。”减的“肥”即是脂肪。虽然以瘦为美得有个限度,但提到脂肪,往往伴有负面联想。走样的身材、不堪负荷衍生的病症,以及懒惰、迟钝、缺乏自制力的成见……至于动物脂肪化作舌尖上的美味,也被芝士、雪花、霜降这样似是而非的词巧妙替代了。 偏偏有人...
评分脂肪是什么?是肚子上的呼啦圈;脂肪是炒菜上冰箱里剩菜上面的哪些东西;脂肪是去健身房的动力;脂肪是丰乳肥臀;脂肪是生命和生育能力的象征。是的,对于脂肪我们总能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这也是《脂肪》这本书要讲述的内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脂肪》一书,作...
居然评价这么低吗,好几篇我看得特投入。“身体只有被认为出了问题时,才呈现为主体。”
评分这本虽然是许多学者编著的书,但很有意思,一口气读完。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可是脂肪的去留不仅仅关乎吃和动~
评分人类学“脂肪”相关的符码解读文章的合集。个人觉得一般。翻译水平也一般。占个题目打眼吧。
评分无用。
评分作为减肥成功者对此书还是挺有亲切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