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学是学习、理解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知识。本书是陈垣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著作,举了八十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所用的方法,以及与避讳有关的问题,言简意赅,学术水平很高,是一本较好的普及性读物。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又字圆庵,广东新会人。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
陈垣先生总是竭尽所能收集史料,辨清史源,最后再删削精选,提炼出可称“通例”的东西用来发表。不怀疑如果年轻人拿他书里的一两条线索敷衍成文,可以弄出本厚厚的硕士论文来。厚积薄发,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评分陈垣先生总是竭尽所能收集史料,辨清史源,最后再删削精选,提炼出可称“通例”的东西用来发表。不怀疑如果年轻人拿他书里的一两条线索敷衍成文,可以弄出本厚厚的硕士论文来。厚积薄发,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评分陈垣先生总是竭尽所能收集史料,辨清史源,最后再删削精选,提炼出可称“通例”的东西用来发表。不怀疑如果年轻人拿他书里的一两条线索敷衍成文,可以弄出本厚厚的硕士论文来。厚积薄发,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评分陈垣先生总是竭尽所能收集史料,辨清史源,最后再删削精选,提炼出可称“通例”的东西用来发表。不怀疑如果年轻人拿他书里的一两条线索敷衍成文,可以弄出本厚厚的硕士论文来。厚积薄发,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评分陈垣先生总是竭尽所能收集史料,辨清史源,最后再删削精选,提炼出可称“通例”的东西用来发表。不怀疑如果年轻人拿他书里的一两条线索敷衍成文,可以弄出本厚厚的硕士论文来。厚积薄发,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总觉得陈垣老的学识是真扎实,还是自学成才,可惜由于建国后的所谓“风骨”以及学术薪火传承不如义宁光大,后世名气遂暗。
评分看似历史普及读物,实则为陈先生过硬史学功力的展现。避讳是很琐碎的学问,很多表层的事例,个人在阅读史籍过程中亦多有发现与思考,但深层次线索的探求则需慧眼。此书多次给我以“原来如此”的体验,很受启发。另外竹汀与西庄二位先生,其优劣显而易见了。
评分感觉是陈垣先生史源学实践的副产品…
评分粗看一遍,「避讳」入门书,以举例为主,未详通释,间有考证(引钱大昕书尤多)。日后当与《经史避名汇考》等书合观。感叹一下:非若援庵之纵览乙部,何能成此书。
评分陈垣先生的经典之作,每一页每一行都是精华,应该是浓缩的几十年的读书笔记,没有一句废话,就这么排列出来,也是极有气势。避讳的传统,是进入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传统史学的一块敲门砖。情况非常复杂,有时候认为应该避讳的,不避讳,有时候认为没什么问题的,还是要避讳。避讳是一整个时代的特征的投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