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增订本)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谷川道雄
出品人:
页数:336
译者:马彪
出版时间:2013-12
价格: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570768
丛书系列: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谷川道雄
  • 魏晋南北朝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中古史
  • 日本汉学
  • 历史
  • 魏晋南北朝
  • 中国史
  • 中国中世社会
  • 共同体
  • 历史研究
  • 社会结构
  • 古代中国
  • 文化共同体
  • 增订本
  • 社会变迁
  • 共同体理论
  • 中世纪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谷川道雄先生代表之一,中译本由中华书局于2002年出版,引起很大关注。此次新增订数万字,收入本社《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本书原分为四编,收入谷川先生论文十余篇,对日本中国史研究的理论问题作了检讨与反思,且对六朝具体历史用“共同体”理论作了精彩分析。谷川先生生前的这次增订,新补了第四编的第四、第五两章,以及“补论”。

作者简介

谷川道雄(1925—2013),是日本中国史学界京都学派的传人,也是该学派继内藤湖南、宫崎市定之后的第三代领头人。

他所建立的以豪族道德共同体为社会基础的中国中世史论,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近代历史学界所谓“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无真正的历史”的谬论。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增订本)》是谷川氏的重要代表作。《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增订本)》是一本史论著作,即通过具体史实的考证,最终上升为历史哲学的论著。谷川史学的重要观点之一,是认为如何理解“中国中世”是认识中国史发展内在规律的关键。谷川氏指出西方史学家所谓中国社会停滞论的最大的错误在于忽视中国也曾有过中世,并认为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予以超越的话,就难以发现中国史的自身发展规律。谷川氏在探索中国中世的研究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共同体”理论。指出作为共同体的凝聚力,虽然不排斥财力、武力、家族力,但是起决定作用的仍是道德力、伦理力。进而提出民众是共同体伦理关系的存在基础,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民众最能识别并敬仰高尚的人格,“从而由此端正自己的道德生活”;被领导者有着自下而上判断领导者资格的作用。就这样,谷川理论跃出了中世史的范围,提出了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史,甚至世界史发展规律的大课题。

目录信息

第一编 中国中世社会论序说
第一章 中国社会与封建制——有关学说史的探讨
一、战后的中国史研究与封建制说的展开
(一)通向封建制的两条道路
(二)中国封建制说的展开
(三)封建制说在逻辑上的矛盾
(四)封建制说的动摇
二、对单系发展说批判的展开与封建制的问题
(一)“近代化”论与封建制的再评价问题
(二)欧关学界的封建制概念与中国专制社会
(三)亚细亚生产方式论的复活与封建制的问题
(四)结论
第二章 中国的中世——六朝隋唐社会与共同体
一、古代世界的超越
(一)殷周的原理及其崩渍
(二)秦汉帝国的结构与自律的世界
(三)帝国的终结与古代原理的超越
二、中世的共同体与贵族社会
(一)魏晋时期各集团的共同体结构
(二)六朝贵族的自立世界
(三)北朝、隋唐诸国家与共同体伦理
第二编 中国古代中世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
第一章 一个东洋史学者的现实与学问
第二章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论争——从奴隶制到共同体
第三章 六朝贵族制社会的历史性质及其向律令体制的展开
第四章 中国史研究的新课题——兼论封建制的再评价问题
一、战后中国史研究的方向与挫折
二、关于封建制的再评价问题
三、对中国官僚制的认识方法
第三编 士大夫伦理与共同体及其国家
第一章 北朝贵族的生活伦理
一、士大夫社会的恒久性
二、累世同居的伦理意义
三、乡党支配的构造
四、北朝政治史上的贵族
第二章 西魏“六条诏书”中的士大夫伦理
第三章 均田制的理念与大土地所有
第四编 六朝名望家支配的结构
第一章 六朝时代的名望家支配
一、序言
二、名望家支配之赈恤意义
三、名望家的形成
四、关于名望家的人格
五、名望家支配与六朝国家
第二章 六朝时期城市与农村的对立关系——从山东贵族的居住地问题入手
一、序言
二、“土民”崔、张的出身
三、山东贵族的村居生活
四、乡村的统合与城市生活
五、余论
第三章 六朝时期的宗族——与近世宗族的比较
一、序言
二、近世与六朝之比较的视点
三、祭祖、族人救济、修谱
四、六朝的家与宗族
五、结语
第四章 六朝贵族的家政
一、六朝贵族家族生活的公与私
二、家门的规律
三、作为“公务”的家计
四、从家“公务”到国“公务”
五、结语
第五章 贵族主义的身体表现
一、家庭内部的礼仪教育
二、六朝贵族的举止言谈
三、政界的容止、言语效果
四、余论
补论 中国国家论序说——阶级与共同体
一、“豪族共同体论”的学说史背景
二、阶级与共同体
三、国家共同体的起源与发展
四、从豪族共同体到律令制贵族国家
五、唐宋变革以后的官与民
六、近代的国家共同体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文原载于《唐研究》第9卷,2003年,第534—542页。 谷川道雄先生是日本中国史研究领域的领袖性学者,特别是在六朝隋唐史方面,更称得上是核心与旗帜。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他提出并倡导运用“共同体”理论研究和把握中国的中世纪,对推动日本学界的有关研究发挥了领导作用。可...  

评分

本文原载于《唐研究》第9卷,2003年,第534—542页。 谷川道雄先生是日本中国史研究领域的领袖性学者,特别是在六朝隋唐史方面,更称得上是核心与旗帜。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他提出并倡导运用“共同体”理论研究和把握中国的中世纪,对推动日本学界的有关研究发挥了领导作用。可...  

评分

本文原载于《唐研究》第9卷,2003年,第534—542页。 谷川道雄先生是日本中国史研究领域的领袖性学者,特别是在六朝隋唐史方面,更称得上是核心与旗帜。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他提出并倡导运用“共同体”理论研究和把握中国的中世纪,对推动日本学界的有关研究发挥了领导作用。可...  

评分

本文原载于《唐研究》第9卷,2003年,第534—542页。 谷川道雄先生是日本中国史研究领域的领袖性学者,特别是在六朝隋唐史方面,更称得上是核心与旗帜。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他提出并倡导运用“共同体”理论研究和把握中国的中世纪,对推动日本学界的有关研究发挥了领导作用。可...  

评分

本文原载于《唐研究》第9卷,2003年,第534—542页。 谷川道雄先生是日本中国史研究领域的领袖性学者,特别是在六朝隋唐史方面,更称得上是核心与旗帜。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他提出并倡导运用“共同体”理论研究和把握中国的中世纪,对推动日本学界的有关研究发挥了领导作用。可...  

用户评价

评分

谷川道雄先生创建了豪族共同体理论分析中古社会,其学说一方面批判的继承了战后日本对中国史的研究,另一方面又发扬了京都学派对中古贵族制研究的传统。可以说,无论是把研究视角下移到基层社会,还是强调精神连结的重要性,都极具特色。其实,日本学者对于中国史的研究与国内学者的视角大不相同,他们的成果能够提供许多别样的思路。关于此书,侯旭东老师有一篇书评,发表在《唐研究》第9卷上,对于此书的成就与不足之处都做了很好的评价,值得参阅。额外说一句,部分章节翻译的非常生涩,让人不想再重温第二遍。

评分

不晓得为什么那么高的分。

评分

谷川道雄先生创建了豪族共同体理论分析中古社会,其学说一方面批判的继承了战后日本对中国史的研究,另一方面又发扬了京都学派对中古贵族制研究的传统。可以说,无论是把研究视角下移到基层社会,还是强调精神连结的重要性,都极具特色。其实,日本学者对于中国史的研究与国内学者的视角大不相同,他们的成果能够提供许多别样的思路。关于此书,侯旭东老师有一篇书评,发表在《唐研究》第9卷上,对于此书的成就与不足之处都做了很好的评价,值得参阅。额外说一句,部分章节翻译的非常生涩,让人不想再重温第二遍。

评分

学术史部分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在梳理过程中,对材料的把握也非常好。此外,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最后是在往历史哲学的方向靠拢,受益良多。 谷川道雄的共同体理论其实很有道理,对杨联陞《东汉的豪族》一文的评介,也切中要害。指出杨将官僚豪族和宦官族二元对立并不可取,确实高明。 但是回到共同体理论,谷川论及精神、德行诸要素时,无形中夸大了身处共同体中的豪族的自觉性。可能是我过于现实,但却也并不是很赞同这一看法。 当然,谷川道雄并没有忽视功利意识所起的作用,但他并未作太多展开,而是转而论述内在精神性因素的作用,实在遗憾。 全书论题很大,结论也是宏观的,其意义在于确立了一个庞大的框架,在理论的阐发上,引起了后来人的思考。但问题在于,宏大的论述背后,关于细节的考察并不严密。

评分

豪族共同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