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现实

游戏与现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作者:[英]温尼科特(D. W. Winnicott)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卢林
出版时间:2016-11-11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5911590
丛书系列:温尼科特心理治疗经典译丛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温尼科特
  • 精神分析
  • 游戏
  • 育儿
  • 客体关系
  • 人类学
  • 英国
  • 游戏
  • 现实
  • 心理
  • 哲学
  • 社会
  • 互动
  • 虚拟
  • 身份
  • 技术
  • 人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唐諾‧溫尼考特的行醫生涯從小兒科開始,而後對兒童心理學愈來愈感著迷。因他與嬰幼兒接觸的豐富臨床工作經驗,而對人類發展成長的知識,做出了舉世皆知的獨特貢獻,且備受推崇。

溫尼考特長期關注的主題是:想像力的泉源何在?又是甚麼決定了個人能活得有創造力?在本書中,他接續1953年提出的論文〈過渡客體與過渡現象〉,深化其理論,藉著十一個章節來探討這個哲學家和詩人向來關注的領域。

溫尼考特稱之為「中間領域」。他認為這領域是極度私密的,介於內在和外在現實之間,它的存在與運用,全看每個人最初的生活體驗而定。假如兒童可以使用這個領域來開啟他們跟這個世界的關係,起先透過過渡客體,後來透過獨樂樂的個人遊戲,以及眾樂樂的團體遊戲,一個豐富的文化體驗就會向他們展開,他們也就可以擁有真正的創造力。

1971年,他在完成《遊戲與現實》不久,即撒手人寰。目前本書已成為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經典名著。

目录信息

1 过渡性客体和过渡性现象
2 梦境、幻想和生活——一个描述原始分离的历史案例
3 游戏——理论的陈述
4 游戏——创造性活动和自体的寻找
5 创造力和它的起源
6 客体的使用以及通过认同产生的关系
7 文化经历的位置
8 我们生活的处所
9 儿童发展中母亲和家庭的镜像角色
10 来自交互认同而非本能驱力的相互关系
11 当代的青少年发展观念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尾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应该是在温尼科特身上了解到“婴儿并非一开始就是人类”这样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作为人类的成人来说,尤其困难,因为一般的观念要么就是把婴儿当成是可以几乎可以理喻的小小人类,要么婴儿只是缺乏正常功能的人类。但是在这里,“婴儿并不是人类”这句话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首...

评分

我只看了个开头,就感到多处文字难以理解。找到英文原文之后,我顿时要骂娘了。原来,译者在前言中讲到自己“英文和中文水平有限”并不是自谦。真的有限!他们就是底限! 在群里吐槽之后,有不知名的朋友提供了台版的译文。我立刻决定把这本垃圾丢掉,改看台版。 让我们看一小...  

评分

评分

评分

我应该是在温尼科特身上了解到“婴儿并非一开始就是人类”这样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作为人类的成人来说,尤其困难,因为一般的观念要么就是把婴儿当成是可以几乎可以理喻的小小人类,要么婴儿只是缺乏正常功能的人类。但是在这里,“婴儿并不是人类”这句话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首...

用户评价

评分

孩子通过游戏来和现实建立联系,也通过游戏去认识世界。

评分

1971年完成,温尼科特理论发展线索的重要著作。后期思想总结,重返“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发展出“客体的使用”,提出了“母亲与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镜像作用”以及“游戏”与“创造性”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内在现实及其与外在现实的关系,是对以往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发展与深化。“游戏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属于健康:游戏促进成长,因而促进健康;游戏导入团体关系;游戏可以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沟通形式;最后,精神分析已经发展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游戏形式,有助于个人与自己以及与他人的交流。

评分

在外部客体世界与内部主体世界之间存在一过渡——过渡性客体,游戏就是其中一种,孩子从外部客体世界中抽取出部分元素,加以自我主体加工,构造一主客揉杂的过渡世界。孩子通过游戏与玩,一点点探索着外部世界整合着内部世界。

评分

太难读了,不知道是不是译者的原因,我没看懂。

评分

对“过渡性客体”有所了解,了解了通过游戏通达客体的治疗过程。也了解了自己与世界还处于待整合的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