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小盾
出品人:
页数:42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1
价格: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7658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神话学
  • 文化研究
  • 历史
  • 中國古代思想史
  • 中国古代思想史
  • 王小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国智慧
  • 经典
  • 哲学
  • 文化
  • 历史
  • 智慧思想
  • 传统智慧
  • 东方智慧
  • 修身
  • 治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智慧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哲学形成以前的“前经典”阶段,二是用六经施教以后的“经典”阶段。在前一阶段,人们的公共知识主要是在仪式场合形成的,是通过口语和图像来传播的,因而使用了特殊的符号方式。后人不深察,往往凭狭隘的经验作简单化的理解。为了找到真相,本书从上古神话、上古艺术、上古仪式与科学等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切片加以剖析,认为神话、艺术、科学代表了上古中国人智慧的主要内容,并用具体例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和神话时代的人是什么关系;2.我们和无文字的人群是什么关系;3.我们是否真的具有文化上的优越。

作者简介

王小盾,笔名王昆吾,江西省南昌市人。温州大学教授。曾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从1993年起,先后担任这几所学校的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早期文化研究、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文献研究。著有《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1989)、《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1990)、《汉唐音乐文化论集》(1991)、《唐代酒令艺术:关于敦煌舞谱、早期文人词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1993)、《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1996)、《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1998)、《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2002)、《词曲研究》(2003)、《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2003)、《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学》(2003)、《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2007)等书。这些成果曾获得中国图书奖荣誉奖、全国优秀古籍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著作三等奖等奖励。

目录信息

导言 关于“经典之前的智慧”和“神话” 001
第一单元 神 话
第一讲 从“鸱龟曳衔”神话谈起 021
一、关于太阳神话和“鸱龟曳衔” 021
二、鸱、龟在上古的符号意义 023
三、关于太阳在晚上的运行 031
第二讲 从“鸱龟曳衔”神话看上古神话 038
一、对“鸱龟曳衔”神话的解释 038
二、讨论一:神话体系、仪式和神话研究的方法 039
三、讨论二:神话的符号表达方式 043
四、结语 052
第二单元 艺 术
第三讲 饕餮艺术 061
一、“狞厉的美”和其他 061
二、从古记录看虎噬人器物 071
三、饕餮艺术的思想内涵 081
第四讲 上古艺术的符号意义 093
一、饕餮纹和兽面纹的关系 093
二、饕餮艺术的起源和早期历程 100
三、对饕餮艺术若干形式元素的分析 114
四、结论:早期艺术是人神交通的工具和符号 131
第三单元 科 学
第五讲 武王伐殷天象和上古天文学 143
一、从武王伐殷天象谈起 144
二、武王伐殷天象的图像表现 152
第六讲 上古天文学的知识特质 163
一、上古宇宙观的科学原理 163
二、古人对太阳和恒星视运动的观测 171
三、关于月亮和行星的视运动 177
第七讲 上古天文学的文化特质 184
一、太阳祭祀和十二支的起源 184
二、从火历看“绝地天通” 196
三、结论:上古科学联系于对彼岸世界的长期观察 206
第四单元 理论总结
第八讲 上古符号与思维 227
一、关于上古智慧的符号特质 227
二、上古中国人的符号理论 234
三、从仪式角度看上古符号 244
第九讲 上古符号与语言 256
一、从语言文字角度看上古思维的特性和价值 256
二、上古图像同语言的关联 272
三、关于上古图像语言的词汇功能 279
四、关于上古图像语言的语法特点 286
第十讲
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隔阂与沟通 302
一、《老子》“始”“母”“名”“道”等概念的原型 302
二、从老子哲学体系看“近取诸身”的思维方法 315
三、从上古图文献看孔子诗学 321
四、从孔子看前经典世界向经典世界的过渡 331
第十一讲 关于“天人合一”与“轴心突破” 342
一、问题的提出 342
二、关于“思想”和“天人合一” 348
三、关于“巫”和“史” 354
四、关于经典的形成 368
五、结语:以孔子的眼光看经典之前 395
后 记 40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何为“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面对这个书名我着实苦思了一些时间,之后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期待从中找到解答我疑惑的线索。 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名师大讲堂”的其中一本,也是目前为止我接触的第一本,其内外封皆素雅端庄,看上去赏心悦目。 作者王小盾目前是温州大学的教授...  

评分

何为“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面对这个书名我着实苦思了一些时间,之后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期待从中找到解答我疑惑的线索。 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名师大讲堂”的其中一本,也是目前为止我接触的第一本,其内外封皆素雅端庄,看上去赏心悦目。 作者王小盾目前是温州大学的教授...  

评分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借孔子之口质疑余英时 王小盾所著的《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是列入“名师大讲堂”系列丛书的,一般而言,在课堂上讲课,言简义赅,点拨出的是根本要素,提炼出的是内在主体,介绍的是核心纲要,偶有针对性的辨驳,也会放置在无关紧要的闲言碎语时间段...  

评分

在经典智慧诞生之前的中华文明中,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华文明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只有两千多年。在这之前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有文字记载的经典智慧之前,学界多称之为“前经典”时代,形象一点的,可称之为“洪荒时代”。 王小盾老师的《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就是研...

评分

在经典智慧诞生之前的中华文明中,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华文明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只有两千多年。在这之前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有文字记载的经典智慧之前,学界多称之为“前经典”时代,形象一点的,可称之为“洪荒时代”。 王小盾老师的《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就是研...

用户评价

评分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种东西还能出书

评分

也许是学科之间跨越太大,论证也跳跃如飞,让人看的感觉是在胡说八道!!天文那章,我稍微了解些,只能感叹作者想象太丰富,反正我是不相信!但从整体看来,王先生学术水平确实很高,尤其最后一节代孔子言,讲述孔子的理念主张在现代的存在状况,以及本书所谓经典前后的智慧的区分与实质,其功力可见一斑。其实作者野心蛮大的,想从这么多学科探源中国智慧,并作梳理,可是在考古学,天文学,人类学等方面做的并不好,想象猜测的东西太多,主观性太大,我想这条路真正做出很大成就是极其困难的!

评分

可惜一个好题目。 虽然我也不懂哈哈哈

评分

好多胡说八道啊。

评分

相比较于英时、陈来方法论上的探讨,王小盾更倾向于实践,还原方法并找出原型,但正如他所提出的中国智慧却用西方理论印证是否合适,独特性在哪?如此拆于英时的台?!演讲的合集有时不成系统,没有重点的散提不如功其一处来的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