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爬梳欧洲的“风景”以及风景观的缘起及其兴盛与沒落,援用中国的山水观资源,让中欧双方思想面对面地凸显出各自的未思。之后,采取双边的人文资源而提出他个人对“风景”的新定义,认为欧洲的风景思想若要振兴,必须开采中国山水观。
朱利安(曾被译作于连或余莲)是法国哲学家暨汉学家,巴黎高师(ENS)的校友,专长希腊和欧洲哲学以及中国思想。巴黎狄德罗大学(巴黎七大)特级教授,巴黎人文之家世界研究学院“他者性讲座”教授。出版专著30种以上,已译成25种以上的外文,是译成外文最多的当代思想家之一。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同于中国人的视角:“中国构想了知识而不是科学,思考了权利而不是城邦,因此没有真理与自由的理念,这自由的理念跨越现世的条件而在世界之外自我树立成‘绝对’,我们可以在该绝对之上自我引导……”“却是,山水思想压抑了别的可能,它也需要付出代价的。”于连说得入木三分,对中国文化,他还是有所理解的。
评分通过风景找回默契,风景要通过上游未思处找回,而那里山水风景气势总还是有点根基不稳。
评分更像是写给欧洲对审美传统的反思,作者非常理性地分析欧洲风景(paysage)的失落到被环境(environment)替代的过程,竟然还批判了浪漫主义(是将自然作为情感对象而非“代山川而立言”的境界),对比中国山水观时也用了足具说服力的例证,但是这种理性正是欧洲科学本体论不断与真正的风景失之交臂的原因。不得不说,中国的山水观不仅早熟,而且具有高度和谐的形而上美学空间,但作者最后一针见血地提到“这种山水意识需要付出其他的代价”,事实上,这个代价直到今天仍然还在继续。这本书如果熟习法语的话可能会更好读,因为更多的是对于中西语言结构差异的分析,思想层面的话我觉得宗白华的阐释也很好。
评分通过风景找回默契,风景要通过上游未思处找回,而那里山水风景气势总还是有点根基不稳。
评分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我基础差……有些吃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