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约翰·奥莫亨德罗 (John Omohundro)
出品人:
页数:360
译者:张经纬 等
出版时间:2017-5-1
价格:6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82915
丛书系列:培文通识大讲堂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社会学
  • 科普
  • 社会科学
  • 入门
  • 导读
  • 美国
  • 社科
  • 人类学
  • 思维方法
  • 跨学科思考
  • 文化洞察
  • 观察力
  • 批判性思维
  • 社会学视角
  • 日常生活研究
  • 认知框架
  • 反思性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今日中国正行驶在文化变迁的高速路上,人类学这门年轻而富朝气的学科正可提供宝贵的参照。它教会我们以宽容的心态,理解他人的观念与文化实践,同时也让我们自己的生命焕发更明亮的光彩。

这本独具特色、富有启发性的人类学导论,遵循以问题为基础的独特指导原则,每章都围绕一个关键问题精心组织,用相关田野故事揭示身处田野的人类学家将会遇到的潜在问题、挑战和后果。透过亲身田野经历,与其才华横溢的个人教学风格,作者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学家所面对的核心概念与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人类学研究人类行为和观念的方法,并有机会在读过本书后,在本文化和异文化的生活中,继续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作者简介

(美)约翰•奥莫亨德罗(John Omohundro,1946— ),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人类学系杰出教学教授。他从事文化人类学导论课程教学37年,先后荣获杰出教学校长奖、荣誉教授奖。主要研究领域为族群关系、社会网络、灾难影响、环境人类学。

目录信息

一个愿望和一个梦想
前 言
如何使用本书 | 人类学的问题 |
第一章 什么是文化? | 概念性问题 |
第二章 如何了解文化? | 自然性问题 |
第三章 这种实践或观念的背景是什么? | 整体性问题 |
第四章 其他社会也这么做吗? | 比较性问题 |
第五章 这些实践与观念在过去是什么样的? | 时间性问题 |
第六章 人类生物性、文化与环境是如何互动的?| 生物– 文化性问题 |
第七章 什么是群体与关系? | 社会– 结构性问题 |
第八章 这意味着什么? | 阐释性问题 |
第九章 我的观点是什么? | 反身性问题 |
第十章 我在下判断吗? | 相对性问题 |
第十一章 人们怎么说? | 对话性问题 |
结语 合而为一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前些日子,电商做活动,买了些书,其中一本叫做《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起初动心,不过是因为标题吸引人。人类学其实是一门很独特而实用的学科,对于社会科学领域所有做研究的人来说,田野观察法都是一门能广泛应用的方法论。加之,以前也上过人类学的概论课,觉得这个话题还...  

评分

人类学历史上是殖民者研究殖民地文化的工具。早期术语里有很多充满殖民色彩的词汇,如“他者”,类似于古代汉族口中的“蛮夷”。 作为教材,作者通过十一个问题阐述人类学研究方法,读起来并不枯燥。最后几章尤其有趣。现代观点认定为迷信的某些文化里仍现存的巫术,人类学视角...

评分

翻译一般,有一些句子看起来挺生硬的。 说是人类学入门书籍,但觉得还是有一丢丢人类学基础的人看会更加流畅,我这个一点人类学基础都没有的人,全文看下来感觉还是不太容易懂,懵懵懂懂懵进懵出。 也可能我太笨。o(╥﹏╥)o 结语有举一个手机的例子,如果能举更多例子就更好了...  

评分

前些日子,电商做活动,买了些书,其中一本叫做《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起初动心,不过是因为标题吸引人。人类学其实是一门很独特而实用的学科,对于社会科学领域所有做研究的人来说,田野观察法都是一门能广泛应用的方法论。加之,以前也上过人类学的概论课,觉得这个话题还...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前段时间看了《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作者用人类学的知识调侃,非常有意思。所以,我也打算学一些人类学的基本知识。

评分

侧重点很独特的人类学导论。没有像其他导论性书籍那样,依次解释各个概念本身,而是如书名所指,引导读者以人类学家的方式去“思考”。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点:1. “种族”在生物学上是伪概念,它是一种文化建构;2. 田野调查中可能会出现“霍桑效应”;3. 文化人类学是“比较法”和“整体性”两种视角的交锋;4. 许多群体通过“本土化”来抗拒“全球化”;5. 阐释性问题非常重要;6. “当我们观察某个文化时,我们就是仪器”。

评分

解答了之前的一些疑惑,深入浅出,很有思考(每个自由主义者都应该首先是个人类学家????)

评分

侧重点很独特的人类学导论。没有像其他导论性书籍那样,依次解释各个概念本身,而是如书名所指,引导读者以人类学家的方式去“思考”。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点:1. “种族”在生物学上是伪概念,它是一种文化建构;2. 田野调查中可能会出现“霍桑效应”;3. 文化人类学是“比较法”和“整体性”两种视角的交锋;4. 许多群体通过“本土化”来抗拒“全球化”;5. 阐释性问题非常重要;6. “当我们观察某个文化时,我们就是仪器”。

评分

虽然说是类教材的书,但非常易读。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人类学家所见所思所做,名副其实的著作。让我认识到了人类学作为科学和人文的双重意义,书中专业名词也较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