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

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彼得·温奇(Peter Winch)
出品人:
页数:112
译者:张庆熊
出版时间:2016-9-30
价格:48.00 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8159142
丛书系列:社会科学方法论: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译丛
图书标签:
  • 哲学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哲学社会科学
  • 方法论
  • 分析哲学
  • 社会科学哲学
  • 科学哲学
  • 社会科学
  • 哲学
  • 观念
  • 思想史
  • 社会科学方法论
  • 知识论
  • 批判理论
  • 社会理论
  • 人文科学
  • 跨学科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58年出版《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努力把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理论推广到关于社会探究的广阔理论中去,坚持行为的意义源自于其中的人类社会活动的背景,认为社会科学仍然需要识别出多种类型的规则、不同规则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则及其构成的更大生活形式背景之间的关系。主张:“任何有价值的社会研究在本质上必须是哲学的,任何有价值的哲学必定关心人类社会的本性”;社会科学的任务是“理解”,人们在“理解”的过程中必须以语言为媒介,而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语言的指涉是由实践规则所支配的,因此实证主义者所追求的那种表现主义式的社会学理解便失去了可能。他认为:“说明是与理解紧密关联的;理解是说明的目标和成功的说明的最终产物”。

作者简介

彼得.温奇(Peter Winch,1926-1997),英国哲学家、社会科学学家,新维特根斯坦主义者。曾任伦敦国王学院、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哲学教授,作为维特根斯坦的学生,深受其影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科学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伦理学与宗教哲学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哲学的定位
1.目标与战略
2.哲学的小工概念
3.哲学与科学
4.哲学家对语言的关心
5.概念的探究和经验的探究
6.认识论在哲学中的轴心作用
7.认识论和对社会的理解
8.规则:维特根斯坦的分析
9.一些对维特根斯坦的误解
第二章 有意义的行为的本性
1.哲学与社会学
2.有意义的行为
3.可选择项与规则
4.规则与习惯
5.反恩
第三章 作为科学的社会研究
1.J.S.穆勒的“道德科学之逻辑”
2.程度差别与种类差别
3.动机与原因
4.动机、倾向与理由
5.对于规则性的研究
6.理解社会体制
7.社会研究中的预言
第四章 心灵与社会
1.帕累托: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帕累托:持存的东西和派生的东西
3.马克斯·韦伯:理解(Verstehen)和因果性说明
4.马克斯·韦伯:有意义的行为和社会的行为
第五章 概念与行动
1.社会关系的内在性
2.话语式“观念”和非话语式“观念”
3.社会科学与历史
4.最后的评论
参考书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彼得•温奇(Peter Winch)的这本一百多页的小书初版于1958年,如今已经风行了半个世纪。截至2001年,该书已经重印18次,如今其步伐仍在继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它会这么流行,它给社会科学的观念究竟带来了什么?50年后的今天,它的意义何在? 要理解一本书,首先就得理...  

评分

(发表于《社会学家茶座》2010年12月号) 周濂 彼得•温奇(Peter Winch,1926-1997)的《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i](以下简称《观念》)出版于1958年,彼时维特根斯坦刚刚去世7年,《哲学研究》问世不过5年,温奇就已经将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最有启发性的“私有...  

评分

(发表于《社会学家茶座》2010年12月号) 周濂 彼得•温奇(Peter Winch,1926-1997)的《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i](以下简称《观念》)出版于1958年,彼时维特根斯坦刚刚去世7年,《哲学研究》问世不过5年,温奇就已经将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最有启发性的“私有...  

评分

彼得•温奇(Peter Winch)的这本一百多页的小书初版于1958年,如今已经风行了半个世纪。截至2001年,该书已经重印18次,如今其步伐仍在继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它会这么流行,它给社会科学的观念究竟带来了什么?50年后的今天,它的意义何在? 要理解一本书,首先就得理...  

评分

彼得•温奇(Peter Winch)的这本一百多页的小书初版于1958年,如今已经风行了半个世纪。截至2001年,该书已经重印18次,如今其步伐仍在继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它会这么流行,它给社会科学的观念究竟带来了什么?50年后的今天,它的意义何在? 要理解一本书,首先就得理...  

用户评价

评分

杠精的一书 其实对我来说除了维特根斯坦和韦伯之外谁不认识????看完全书再倒回去看序言里“因果范畴通过经验概括(generalization),行为的例有范畴通过规则(rule)而涉及一般性”才晓得这到底在说什么。他还致力于阐述规则概念和主体所处在的社会背景/语境(context)之间的关系,也强调“理解”必须建立在特定“规则的关系中”。反驳穆勒那一章感觉作者写得好用心,不论是对动机这个东西过度生理组织化归因的部分还是对历史预言的不可能性的反驳,他掰开揉碎,把错误观念厘清的地方真的很好看。也举了很多精辟的例子来反驳,比如“老鼠的性冲动和罗密欧朱丽叶的爱情,那么莎翁难道没能提供一种更好的解释吗?”等等内容翔实,但是读完你会好奇,哎等下作者你的理论是啥?(这一点序言中他自己也承认了。)

评分

我读了 4个月 才 读完 才 有一点点明白????????

评分

书是好书,不太能读懂

评分

读一半放弃。还是补好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再来读吧。

评分

意图和抉择的一些理解分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