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毛泽东称之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毛泽东对当年与张国焘的斗争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冲突主要集中于红军的战略抉择:张国焘下令南下,毛泽东力主“北上”。后来的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的决断。
刘统 1951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东北解放战争纪实》(1997)、《华东解放战争纪实》(1999)、《中原解放战争纪实》(2003)、《唐代羁縻府州研究》(1998)、《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2006)、《跨海之战:金门•海南•一江山》(2009);编著有:《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2006)、《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2011)。
此书上市时,刘统老师在三联书店作了两天讲座。我去听了第一天,讲的是此书前面的内容,刘老师亲自考察了当年长征的地点,提出湘江战役后减员严重出了牺牲之外,应该有大量战士离开了部队。第二天应该正好说到纷争内容时,因为有事没有去听,想着直接读书来接续吧。读完感觉刘...
评分好书!陈年之作。 长征之伟大之处,不在于它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历经磨难,九死一生,才从失败灭亡的边缘逆袭而出。 什么是历史的选择?!这就是历史的选择! 长征中有退缩的,有叛逃的,有没熬过去的,也有莫名加入的,但最后走下来的才是强者。 走下来,没有崩溃,没有分...
评分好书,有史德的好书。 1.这样的史书,能出版,就是时代的进步; 2.创业维艰,1935年,一、四方面军,毛与张国焘对于北上的分歧,是一个生死坎,当时8:1的军队实力对比,稍有不慎,历史都会重写,毛无法说服张北上,只能在凌晨二点,带领一方面军连夜静悄悄北跑; 3.1936年1...
评分《北上》,刘统著,三联书店,2016年9月北京第1版。春节假期看了这一本书。老板推荐的,确实不错,在正史中算是有内容而且下工夫写的。对北上与南下争端、对西路军失败,都有客观描述。但总还是有问题无法说得更细,特别是西路军问题,也只能写到这个程度了。至于读者如何判断...
评分两本书内容上有衔接,可以先看黄道炫书,了解红军为何会走上长征路,再看刘统书,认识长征途中的矛盾与斗争。 陈昌浩杀舒玉章,给人家扣了一个日本特务的大帽子。实在是太残酷了。 陈昌浩的问题不仅仅是盲目相信和追随张国焘。他本人就是极左路线的忠实代表。 看了一晚上,只看...
不懂为什么一部报告文学作品获得这么高的评价
评分为了你那土逼的笔调
评分以路线斗争为核心的长征史,本质上还是各种资料的汇编,对西路军的评价比较客观,对保安时期红军及中央的极度困难没有隐晦,都是历史学家应有的态度。至于隐秘在黑暗中的细节,也不是我们能轻易了解到的。最令人感慨之处是“西安事变”的发生,除了“天助”,实在无语,这里面个人的冲动超过了历史的“必然”,也改变了民族的命运。
评分著史风格,叙述为主,细节翔实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但有些问题探索深度不够,也缺乏新的推进新的观点,整本书也不太像学术著作(全书没有引述多少既存研究)。至于作者的政治倾向问题不做评价。长征宣传得很热闹纪念得很隆重,很多史实却模糊不清,西路军问题也仍然成谜。
评分著史风格,叙述为主,细节翔实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但有些问题探索深度不够,也缺乏新的推进新的观点,整本书也不太像学术著作(全书没有引述多少既存研究)。至于作者的政治倾向问题不做评价。长征宣传得很热闹纪念得很隆重,很多史实却模糊不清,西路军问题也仍然成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