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了22年。它同此前控制中央政权17年的北洋政府有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是在组织形态方面,国民党始终强调的是“以党治国”。但党的成员又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从1928年底东北易帜起,国民党宣称实现全国统一。其实,谁都知道这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在它内部始终 是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并多次发展到大规模的分裂和武装冲突,成为民国政治史中异常惹人注目的突出现象。
·
对这种现象,以往学界通常把它归结为“新军阀混战”。这样说并没有错,因为当时中国政治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蒋介石长期以来始终视军队如生命,离开对军事的控制,便没有他22年的统治可言。但仅仅如此理解,会导致研究者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各派军事势力的角斗上,而忽视它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
本研究重点放在国民党高层面的派系斗争上。这是民国史研究中应该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
·
·
派系政治可谓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共始终,是国民党大陆治政时期的顽症。蒋介石依靠对派系的掌控与运用而登台,并因此而成为国民党内说一不二的威权领袖,然亦因其对派系纷争的失控,而致国民党内矛盾激化,终至倾覆。可谓成亦派系,败亦派系。金以林的力作《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为读者细致勾勒出国民党派系政治的由来、演变及相关人物的活动与作用,史料丰富,叙事翔实,论证有据,颇见功力,诚为研究者与读者不可不读之佳作。 ——【汪朝光】
·
·
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0余年,最后所以会败给共产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内部始终派系林立,稍有风吹草动,难免会四分五裂,土崩瓦解。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多多,但蒋介石特有的统治手法毫无疑问是造成这一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本书很好地勾勒出了蒋在南京政府建政之初的几年里,用派系政治的手法对付派系政治的种种做法的情况。通过此书,读者当不难了解蒋的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起来,又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的。 ——【杨奎松】
·
·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很快陷入激烈的派系斗争中。派系斗争几乎成了国民党最鲜明的政治文化标签。与阶级斗争相比,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有何异样的生态?不同的斗争如何导致不同的历史结局与走向?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深入描述国民党派系斗争的专著,值得一读。 ——【王奇生】
金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教育史。
蒋公的起落沉浮告诉人们,若想一点实事 则不可书生意气 为达目的 免不得反复无常 手辣心黑 放得下身段 为政者尤甚 搞学问的人 擅长哲学思辨 画形而上学的蓝图 是什么 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易于回答 但若论及怎么办 欲达到目标 则需政治手腕、实践经验 ,如袁世凯 ,而非仅仅著书立...
评分 评分老蒋是真的牛,在日记里都不说心里话! 老蒋一直未能摆平各方势力,实在是因为太贪恋权位!要是能和胡汉民一直联手就好了! 老蒋总是拿不出光明正大的理由,还老被别人拆穿! 老蒋太容易宽恕他人,当然是出于利益!但是也同时是起到很坏的示范效果:只要手握地方实权总可以得以...
评分纯粹为消闲而读。引用的档案日记书信甚多,用小字排,读到后来有点不厌其烦,只管跳着读正文。 两点杂感: 一,未来史家若还要写这样一部书,描述今日的派系政治,当用何种材料呢?电报肯定是没有了。现在的政治家们还有记日记的习惯吗?私人书信也没有写得那么频繁吧?研究...
评分纯粹为消闲而读。引用的档案日记书信甚多,用小字排,读到后来有点不厌其烦,只管跳着读正文。 两点杂感: 一,未来史家若还要写这样一部书,描述今日的派系政治,当用何种材料呢?电报肯定是没有了。现在的政治家们还有记日记的习惯吗?私人书信也没有写得那么频繁吧?研究...
资料不少,各种日记、电报、通讯,林林种种,让人眼花缭乱。或许是非兴趣所在的缘故,读起来仍有些不得劲。派系纷争,最是耗人精力。蒋汪胡,分分合合,拉拢排挤,不死不休。身为看客都觉累得慌。蒋介石倒是一把好手。看他日记义正辞严,莫名好笑。
评分蒋公比起其余那些角色还是高出不少
评分资料不少,各种日记、电报、通讯,林林种种,让人眼花缭乱。或许是非兴趣所在的缘故,读起来仍有些不得劲。派系纷争,最是耗人精力。蒋汪胡,分分合合,拉拢排挤,不死不休。身为看客都觉累得慌。蒋介石倒是一把好手。看他日记义正辞严,莫名好笑。
评分够细致扎实,文笔偶尔还有小说之感,所以破地域乡党何其重要,若无时间最后部分总结可以解渴
评分蒋公比起其余那些角色还是高出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