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沈志华
出品人:
页数:43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2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80441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朝鲜战争
  • 历史
  • 沈志华
  • 毛泽东
  • 斯大林
  • 政治
  • 苏联
  • 近代史
  • 毛泽东
  • 斯大林
  • 朝鲜战争
  • 冷战
  • 国际关系
  • 历史事件
  • 20世纪
  • 中国外交
  • 苏联外交
  • 战时决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珍藏本)》第一章讲述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变化,重点在斯大林的对华政策和对朝政策,说明在保障苏联的远东战略利益的条件下,斯大林希望东北亚地区保持稳定状态,以维持根据雅尔塔协定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和地缘结构。

第二章讲述中苏同盟建立特别是中苏同盟条约签订的过程,重点在于说明,中苏条约谈判的结果与以往人们的理解不同,主要不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受到了冷遇和屈辱,而是斯大林被迫对中国做出了重大让步。这一让步,将导致苏联失去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使其在远东乃至亚洲的战略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斯大林开始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第三章讲述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主要是斯大林对金日成想要用武力方式统一朝鲜半岛这一计划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过程。与第二版夹叙夹议的写法不同,这里的重点首先是对历史过程的叙述,而在最后一节集中讨论斯大林同意和支持金日成的决策动机。这一节完全是新写的,分析了以往研究者在这一问题上所作推断的逻辑漏洞或史实错误,并进一步论证了笔者自己的推断——斯大林同意发动朝鲜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和保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

第四章讲述中国出兵朝鲜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的背景把这一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分析了中国出兵的客观条件的变化,以及由于条件变化而导致的毛泽东所设定的行动目标的变化。同前一章一样,这里的重点也是历史叙事,而在最后一节集中讨论毛泽东决策出兵的动机。从条件和目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决策动机是多重的,并且有所变化,既有表面的,也有内在的,有的是临时处置,有的则贯穿始终。从总体上讲,中国出兵朝鲜是为了保持中苏同盟的有效政治态势,从而在根本上保障新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这一节基本上也是新写的。

第五章讲述中苏同盟在战争中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战略决策层面中国与朝鲜之间发生的诸多分歧和矛盾中,斯大林都支持了毛泽东,这说明毛泽东的出兵决策实现了其根本目标。因此,这个决策是必须的,也是正确的,虽然带有一定的风险。

余论讨论中国在1951年初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问题。这是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意在说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略性失误并不在于出兵朝鲜的决策,而在于没有适时收兵,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结束这场战争,并因此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过于沉重的代价。

作者简介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国际史项目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特别是中苏关系史和朝鲜战争。代表作:《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等,并主编34卷本《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卷本《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8卷本《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等文献资料集。

目录信息

导言--从中苏关系角度考察朝鲜战争的历史
第一章 重温远东梦--苏联的远东政策与中苏同盟的起源
一、斯大林对外政策的目标及其演变
二、苏联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和政策
三、苏联对华政策转轨的基础
第二章 走向莫斯科--中苏同盟的基础、目标和条件
一、米高扬悄悄来到西柏坡
二、刘少奇秘密访问莫斯科
三、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对话
第三章 越过三八线--斯大林对东北亚国际局势的思考
一、决策前提:朝鲜半岛冲突的升级
二、决策动机:苏联在朝鲜的目标
三、决策条件:对美国和中国反应的定位
第四章 跨过鸭绿江--中苏同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
一、斯大林把责任推给毛泽东
二、毛泽东被迫下定决心
三、中苏关系面对战争的考验
第五章 迈上新台阶--在战争中全面合作的中苏同盟
一、中苏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二、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三、中苏在战场上的协调和统一
余论一 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
余论二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
余论三 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
余论四 朝鲜战争期间的苏联驻华军事顾问
余论五 对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历史考察
余论六 1950-1953年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状况
余论七 中苏领导人对朝鲜停战的政治考虑
征引和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1.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韩之间在三八线之间的交火已经有一年多了。朝鲜战争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也是无数次小冲突之后才升级的。 这一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重大变故之前,都有无数征兆,这也是所谓灰犀牛。一定要重视。所有事情都是这样。 2.为了共同...

评分

最近读了中国著名研究朝鲜战争专家沈志华所著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500余页的书一个周末加3个晚上读毕,掩卷长思,觉得有些感想有必要和志同道合者共享,特成此文。 这本书中详细记述了曲折多变的朝鲜战争的起因、复杂的背景及战争爆发及进行过程间国际政治中的风...  

评分

感慨毛泽东,不愧是新中国的第一人。 在贫穷积弱的情况下,仍然是不卑不亢,为新中国而奋斗。 期间也能认清现实,能屈能伸,长袖善舞。既有战略思维,又有战术思维。 虽是草根出生,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大智慧在民间,草根人物的优秀代表。 再说国际关系,共产关系, 说到底还是...  

评分

作者表示不知道为什么0好评0推荐能上读书首页,抽什么风呐? ------------------------------------------------------------------------------------ 我手上的这本《毛,史与韩战》是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新增订版。没有弄错的话,这本书是出版社以”打击盗版“为名,加了20块钱...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为中苏关系史第一人,是冷战史和当代史大家。本书从毛和斯两人视角,全面复盘朝鲜战争,细节丰富,结论可信。年轻的共和国,以一己之力和头号大国正面交锋,靠着这场战争,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地位,打来了和平与苏联的发展全面援助。但是,也有很多遗憾,错失了绝佳的机遇。既创造了历史,也改变了历史。既成就了自己,也耽误了自己。历史,很多时候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很多时候却是鬼使神差、悔之晚矣。

评分

too simple,too naive

评分

史料与分析都非常严谨、充实。唯一存疑的是对毛在1951年不肯接受和谈的解释(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愣头青?!)

评分

非常好,拍案叫绝的史书,作者大胆程度令人佩服,也只有广东敢出版了

评分

史料与分析都非常严谨、充实。唯一存疑的是对毛在1951年不肯接受和谈的解释(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愣头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