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都同莫斯科有着不解之缘。
30岁的毛泽东入选中央局,得益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赏识;然而从莫斯科回来的政治局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到苏区一年半竟然从没想到要了解一下毛泽东有什么本领;俄国人把毛泽东视为“亚洲的铁托”,斯大林、莫洛托夫竟然当面批评毛泽东,毛泽东气愤地回忆说:“我在鼻子里笑他们,一声都不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披露惊人内幕,斯大林一夜之间威信扫地,毛泽东表示中国不能摘斯大林的像;赫鲁晓夫传话过来:如果你们要斯大林,我们可以把他的尸体搬到你们北京去;毛泽东决定转入反攻,不怕分裂,来一个“大闹天宫”;边界冲突忍无可忍,大战来临,林彪差点下令炸掉密云库……
本书根据大量有关中苏档案和亲历者的回忆,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涉及到毛泽东与莫斯科关系的历次重大事件以及毛泽东性格和处事特点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文中所及中共历史上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都是鲜为人知的。当这些触目惊心又“似曾相识”的历史卷展现在眼前时,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确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杨奎松1953年的10月份出生,重庆人,历任中共中央党校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现在还在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中华民国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最主要的代表作是《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等等。
10年1月19日 这些天拉拉杂杂在看杨奎松著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还只是看了一部分。一种感觉就是,许多的历史事实,并不是我原来所知道的那个样子。这让我想到生活中,许多表象之后,是不是也潜伏着不为我知的本真呢?言语的转述真是恐怖。从生活实践中,我意识...
评分 评分 评分杨先生的这本书,除了在跋里亮出了自己归纳总结的观点,其余部分基本上是随叙随议,写到哪儿讲到哪儿,就事论事为多。读完全书,觉得杨先生也是有不愿多议的难处,不然是非多了只怕想单叙个痛快也会变得困难。作为一名读者,我倒想多论几句,当然不是为作者喉舌,只代表我自己...
总体而言,苏联是按照经典的国际关系原则来支配其行动,东方与西方政策虽然意识形态理论不同,但这只是程度上的而非性质上的区别。对此Mao则是一窍不通,坚持其鲁莽疯狂的革命外交准则。希望今天的中国领导人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
评分中国版的《潜龙谍影》系列或《使命召唤之现代战争》就应该出自这本书吧(尤其中苏珍宝岛战争)
评分看过中苏恩怨,可推中朝关系,估计三世不会老谋深算到联美抗华。。。
评分杨奎松的书名与每章的章节名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地摊文学气息,可是内容却意外的有料。
评分没有苏联的干涉,中国的政局或许会完全不一样。重庆和谈就是因为苏联“不许革命、共同抗日”的态度,皖南事变后不还击是因为苏联;目前若即若离的新疆,过去有苏联煽动的影子;中印战争中表现与胜者不符的畏首畏脚,有苏联“和平过渡”理论的压力;甚至大跃进提出的15年超过美国,最初也是从苏联人口中听回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