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勇
出品人:
页数:44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6-30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7226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兰克福学派
  •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 哲学
  • 社会学
  • 知识分子
  • 文学
  • 文学理论
  • 趙勇
  • 法兰克福学派
  • 知识分子
  • 大众文化
  • 批判理论
  • 文化工业
  • 现代性
  • 意识形态
  • 社会批判
  • 西方马克思主义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一本专题论集,主要围绕法兰克福学派,以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为问题框架展开相关思考。全书主要由三辑内容组成:第一辑名为"法兰克福学派再思考",是对法兰克福学派及其成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的拓展性研究;第二辑名为"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旅行"到中国之后的影响研究;第三辑名为"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视角下",是对与法兰克福学派有关联的本雅明、萨特或无关联的毛泽东、伯明翰学派等方面的平行研究。本书中西结合,视野开阔,资料扎实,论述深入,是一本很见功力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著有《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等书。

目录信息

导 言
第一辑 法兰克福学派再思考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
历史语境
批判理论
理论资源
美学思想
结语
大众文化的颠覆模式
——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肯定性话语
“肯定性话语”生成的理由
“肯定性话语”的基本思路
“肯定性话语”与“否定性话语”的关系
政治哲学与激进美学
——马尔库塞思想扫描
生平与著述
政治哲学: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激进美学:解放爱欲与建立新感性
大众文化理论:从“整合”到“颠覆”
阿多诺《文化工业述要》的文本解读
写作语境:法西斯主义与大众文化
文本解读:“文化”变成“工业”之后艺术的二律背反,或阿多诺的“摇摆”
——“奥斯威辛之后”命题的由来、意涵与支点
文化批评的破与立:“奥斯威辛之后”命题的由来
阿多诺的“摇摆”:“奥斯威辛之后”命题的追加意涵
艺术的二律背反: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结语:在“疼痛”之处认识艺术
第二辑 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
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国之旅
——从一篇被人遗忘的“序言”说起
未结硕果的思想之花
——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
文化工业理论:学术界的质疑与批判
文化产业兴起之后:文化工业理论合法性的丧失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旅行”
——读《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
批判理论在中国的早期接受
哈贝马斯在中国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与艺术理论
未完的旅行
去政治化: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一种接受
——以刘小枫和李泽厚为例
删除政治维度:去政治化的一种症候
告别革命:去政治化的历史语境
批判精神的沉沦
——中国当代文化批评病因之我见
丢失文学性:批评“文化批评”的误区
批判精神的流失:文化批评之病因
外部原因:批评资源的位移
内部原因:从“立法者”到“阐释者”
第三辑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视角下
关键词: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的概念之旅
大众文化的演变轨迹
大众文化研究的基本走向
中国学界对大众文化的认识过程
结语
批判·利用·理解·欣赏
——知识分子面对大众文化的四种姿态
前史:知识分子与大众
批判:以阿多诺与利维斯为例
利用:以本雅明与萨特为例
理解:以威廉斯与霍尔为例
欣赏:以费斯克为例
结语
本雅明的“讲演”与毛泽东的《讲话》
——“艺术政治化”的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
“讲演”的三个维度:技术、知识分子与大众
《讲话》的三个关键词:群众、文艺工作者与语言
从起点到归宿: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
文学介入与知识分子的角色扮演
——萨特《什么是文学?》的一种解读
何谓“介入”
实践文学与介入政治的纠缠
从作家到知识分子
被简化的本雅明
——略谈《艺术作品》在文化研究中的命运
关于文化研究的历史考察及其反思
西方文化研究的演进逻辑
文化研究在中国出场的学术语境及其意义
文化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结语
附录一
我的这篇博士论文
——关于大众文化的通信
贴着人物写,或如何“对付”阿多诺
——致在读硕士生、博士生的一封信
附录二
文化工业述要阿多诺
一个欧洲学者在美国的学术经历阿多诺
法兰克福学派大事年表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文艺学西方马克思的书要读。我很喜欢西方马克思主义,能从中读懂社会,能对现代社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形成一种批判的眼光。至于本书,赵勇的书读过不少了,还是挺喜欢的,能读出他个人的痕迹,很亲切,尤其是最后的给研究生的信,说我们都是书呆子,所谓书呆子并不是一心读书...

评分

1923年2月3日,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所开始建立,而研究所建立的背景则是因为在西方社会中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整体失败。一开始社会研究所的方向是经验的、具体的政治经济学、工人运动史研究,到了霍克海默上任,研究方向转到了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上来,并把“批判理论”作为社会研...  

评分

1923年2月3日,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所开始建立,而研究所建立的背景则是因为在西方社会中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整体失败。一开始社会研究所的方向是经验的、具体的政治经济学、工人运动史研究,到了霍克海默上任,研究方向转到了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上来,并把“批判理论”作为社会研...  

评分

文艺学西方马克思的书要读。我很喜欢西方马克思主义,能从中读懂社会,能对现代社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形成一种批判的眼光。至于本书,赵勇的书读过不少了,还是挺喜欢的,能读出他个人的痕迹,很亲切,尤其是最后的给研究生的信,说我们都是书呆子,所谓书呆子并不是一心读书...

评分

1923年2月3日,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所开始建立,而研究所建立的背景则是因为在西方社会中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整体失败。一开始社会研究所的方向是经验的、具体的政治经济学、工人运动史研究,到了霍克海默上任,研究方向转到了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上来,并把“批判理论”作为社会研...  

用户评价

评分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必读书。

评分

论文集。赵老师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做得太透了,佩服。

评分

出色的法兰克福学派导读。知识分子(作家)、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作为关键词,讨论阿多诺的“奥斯维辛之后没有诗歌”和本雅明与毛泽东对于文学政治化的异同两篇尤其精彩,而对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接受史的讨论则重复较多。赵勇老师的文风流畅清晰,引文和论述平实精当,不乏犀利,但有的地方似乎欠了些许深度,如果增加更多的政治理论视角会更好。推荐。

评分

44万字的书,第一次读了这么久。本来抱着功利心准备选读,但如饥似渴,难以释卷,终究原原本本读完,从序言到附录,还好没有错过预料之外的精彩。虽则最后一篇阿诺德的译文有些囫囵吞枣。阿诺德的摇摆之下是更为深沉的忧虑,“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哲学话语下的玄音为人忽略,赵老师的去伪存真实属不易,但更难以释怀的是,轻率与浮躁已经蔓延到了这种地步,对于哲学的解读停留在字面义上便浅尝辄止,纷然举起批判的矛头。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理论旅行,批判的锋芒不断削弱,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暧昧相偕,“错位说”看上去理直气壮,却分明感到一丝懦弱。遵命文学已然成为过去了么?真不见得。大众文化的肯定性话语席卷而来,可不要成为欲望辩证法了哟! 最后,我是赵勇老师的小迷妹↖(^ω^)↗

评分

【藏书阁打卡】 选读: 《艺术的二律背反》 艺术的技术固然是反义词,但是也是近义词,从中译名看,都是“术”。术本身是中立的,中立也就意味复杂。 《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国之旅》 错位说,简化说,搔痒说。 《去政治化》 马尔库塞的去政治化只是时代背景影响吗? 《关键词:大众文化》 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罗兰·巴特符号学,伯明翰文化研究。 《批判·利用·理解·欣赏》 标题明确。 《本雅明的讲演与毛泽东的<讲话>》 相当有趣的比较,跨度很大。 《被简化的本雅明》 一点小反思……我有点想要写一篇《Aura的诞生》:Aura不是消逝了,而是在消逝中诞生了。进而言之,aura是可以被制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