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他经历了传统的旧事物的瓦解,是个过渡型的人物。苏格拉底见证了他的城邦在政治上的兴衰起伏。他在与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智者派的争辩中形成了自己的对话艺术。在他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精神上的骚动不安、对传统的怀疑以及在思想上寻找新的方向的企图。对克尔凯郭尔、尼采甚至卡尔•波普来说,在苏格拉底身上,哲学自身是在场的;苏格拉底就是哲学的形象本身,是哲学家的原型。
君特•费格尔(Günter Figal,1949—),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海德格尔协会前会长,“解释学年鉴”主编。主要著作有《阿多诺:自然美作为玄辨的思想》《海德格尔:自由的现象学》《马丁•海德格尔入门》《理解的意义》《尼采》《对象性》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着重论述苏格拉底之死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评分这本也很好,讲苏格拉底通过对预言的质疑反而实践了自己的使命,这点很受启发。
评分头太大了……去年柏拉图的对话录陆陆续续读了一点,书里援引大量文本都很陌生,翻过对话录后才能理解。
评分六點的這個西方思想隨筆裝幀讓人喜歡。借了三本,看了第一本。蘇格拉底赴死的原因之一是他相信靈魂不會消亡。其他的合上書我就記不清了。
评分一个下午+半个上午读完了,虽然是一本小书,然而还是很震惊我居然就这么把这本书啃完了_(:з」∠)_图书馆真是个好地方。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这本书里很多观点和论述都显得有些抽象,等我读过《柏拉图对话录》之后会再读的,这本书真是研究苏格拉底的重要的二手资料w前半段读得是真的一脸懵逼,后来我顿悟了,读哲学书应该是跟着作者的逻各斯去思考、演绎而不是单纯的寻找观点,之后的阅读体验真的是极其舒适了……作者的逻辑之缜密,论述之环环相扣,每一章的末尾得出结论、似乎已达到高潮,紧接着的又是另外的追问,又一个思考展开……太过瘾了。也隐隐约约体会到Socrates哲学(或者是哲学本身)的超越性,以及Socrates精神的神性,“话语通过他的嘴说出来,而不是他的嘴在讲话”……epiphan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