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是卡倫•霍尼的早期作品,但並非不成熟的作品,本書的理論建基於作者多年臨床觀察和治療經驗之上,在很多方麵,霍尼首次提齣瞭她振聾發聵的新觀點,並且勇敢地提齣瞭很多針對心理學界祖師級人物弗洛伊德的批評和辨析,本書提齣以文化決定論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決定論主張,以後的霍尼的理論均係本書的補充和發展。
霍尼認為:“深入探討有效地導緻神經癥的各種動力,就會發現,存在著一種一切神經癥所共有的基本因素,這就是焦慮。無論神經癥的結構多麼復雜,這種焦慮始終都是引發神經癥過程,並維持其運轉的動力。”本書是霍尼對正統精神分析的徹底批判和修正,標誌著其思想的形成,也標誌著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開始形成。
本書語言平實、清晰明瞭,在簡單易懂中蘊涵深刻意義,在齣版之初就受到學界的好評和重視,之後多次再版、重印,成為心理學界的暢銷書。
1885年齣生於德國漢堡。1914年師從亞伯拉罕,逐漸成為柏林精神分析運動的中堅。希特勒執政後移居美國。通過自己的臨床實踐,及與阿德勒、沙利文、弗洛姆之間相互影響,逐漸對弗洛伊德學說産生懷疑,並與之決裂。不久,她創辦瞭美國精神分析促進會,並擔任主席。1952年在紐約逝世。 霍尼是新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的主將。她自稱曾應用弗洛伊德理論於臨床實踐達15年之久,後由於不滿意治療效果而産生瞭重新評價精神分析運動的想法。她強調社會環境、特彆是傢庭環境、雙親在對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認為人格結構是真我、實我和理想我的組閤;人的發展變化取決於文化環境的影響,而文化是復雜的社會過程的産物。她將精神分析的解釋重心從個體之內轉嚮個體之外,從生物本能轉嚮社會文化。她的學說基本內容遠遠超齣瞭弗洛伊德限定的範圍,把精神分析引嚮瞭一個更為寬廣的道路。
看完前言后,最期待的是作者对“时代之病”的剖析,但书名太贴切了,这是一本写病态人格的书,书中大段大段是对病态人格个人行为的铺述。偶有提到社会文化诟病之处也不见深刻详细的论述。然而这样相对客观的铺述方式也有它的好处,它提供了让读者思考遨游的空间和材料。比如书...
評分很多人对卡伦霍尼都有某种相似的“厌恶”和“抵制”的情绪:这作者怎么说得那么准确、无情、绝望啊?简直诛心之作!其实这正是卡伦霍尼最重要的东西。“厌恶”“恐惧”这样的情绪是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那些“厌恶”“恐惧”是防御机制上的报错系统,能暴露出这个机制上的bug...
評分看完前言后,最期待的是作者对“时代之病”的剖析,但书名太贴切了,这是一本写病态人格的书,书中大段大段是对病态人格个人行为的铺述。偶有提到社会文化诟病之处也不见深刻详细的论述。然而这样相对客观的铺述方式也有它的好处,它提供了让读者思考遨游的空间和材料。比如书...
評分以前并不知道卡伦·霍尼,但出于对译者冯川的信任(冯川在八十年代译介过荣格等心理学家及其著作),买了这本书的译林2011新版,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卡伦·霍尼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这本书成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美国与今日之中国的文化环境有着诸多相似之...
評分卡伦·霍尼生于1885年,卒于1952年。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出版于1937年。本书的版本是2017年版本,如果你细心搜集一下,就会发现从本书问世到现在,不同版本不同翻译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直在出版,必然,它必一直有读者。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从1937年到2017年...
卡倫霍尼修正瞭弗洛伊德的生物機械觀,引入社會文化、人類學因素,來解釋人格病癥的形成,在“焦慮的時代”,相互競爭與它所帶來的人類彼此之間的潛在敵意、恐懼、自我貶低——促使個人在心理感受上,認為自己孤立無依。也就是由於這種情境,作為補償措施,産生瞭對愛的極端強烈需求。獲取關愛,使人較不會感到孤立隔絕,不會受敵意所威脅,並且對自己較不會感到彷徨不定。由於它是人生的最重要需求,因此愛在我們的文化中,就被過分強調瞭。它變成一種美夢——正如成功一樣,人們以為它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愛本身不是一種虛幻錯覺——雖然在我們的文化中,它常常被用來滿足各種與愛全然無關的願望,但是由於我們對它預期太多,遠超過瞭它所能夠達成的,因而使它變成一種錯覺的幻象。
评分讀的不是這個版本 3.5吧
评分整段整段、整頁整頁地勾畫、批注、標記,常常讀到一句話,便想,這就是我自己啊,那個不得不與之妥協纔能勉強過活的卑微的自己,甚至讀久瞭會有一種心理上的防禦機製讓自己排斥這些文字。自卑,自戀,虛榮,同性戀,爭強好勝,陽光大方,彆人傢的好孩子,所有貼在自己身上這些模糊混亂的標簽開始重新有瞭質量。而全書最後的那句安慰仍帶來一絲慰藉。我深知卡倫霍妮不是絕對的真理,這本書隻是引子,要真正認識自我,尚還任重道遠。
评分除瞭個彆案例確實沒太看懂,其他方麵分析得也太閤我心瞭哈哈哈,焦慮的人可以看一看,父母可以看一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评分敵對衝動導緻焦慮,繁衍齣一幅幅黑暗的圖畫。病態求愛,病態進取,病態競爭,病態罪惡,病態痛苦,都是對抗焦慮産生的防禦機製,施行者時常渾然不知。然而復雜的景象仿佛仍然是黑色的,需要一束光。這裏的理論跟我上半年看到的有內在的一緻性,而且那裏有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