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數》是當代作傢王小波創作的雜文隨筆集,收錄瞭作者的雜文名篇。包括思想文化方麵的文章,包括從日常生活中發掘齣來的各種真知灼見,包括對社會科學研究的評論,包括創作談和文論,包括少量的書評,最後還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雜感以及對某些社會現象的評點。
王小波(1952-1997),北京人。中國著名學者、作傢。年輕時在雲南農場作過知青,插過隊,做過工人、老師。1978年至198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1984年前往美國留學。1986年獲匹茲堡大學碩士學位。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1992年後開始成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因心髒病突發逝世於北京。
博尔赫斯有句普通的名言,他说当作家写作的时候,他总是写他能写的东西,而不是写他想写的东西。我之所以说它是“普通的名言”,一方面我觉得他道出了书写本身某些难以言传的神秘;另外一方面我也觉得博尔赫斯道出的不过是一种写作的常识。是的,我毫无疑问肯定这是一种常识,...
評分十年,是一个小小的轮回,足够我们忘记许多人或者事,真挚的爱情都难以保持如此之恒久,但王小波凭着四卷文集,战败了时间。 1997——2007,在王小波离去的十年间,生活有何改变?无非是天增岁月人增寿,大家都老了十年。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上网费从一小时8元,降到了一个月80...
評分最煎熬的日子里,除了音乐,最坚持的还是阅读。 什么都读,从不挑肥拣瘦,却又唯独对颇受争议的作者情有独钟。 忘记了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么一句评论:男人都爱王小波,女人都爱周国平。呵呵,那么,我就算是个异类了吧。 虽然对他们两位的作品没有达到钻研的地步,但是心里是...
評分高手在民间,这句话不假。我看豆瓣书评的时候,就发现里面藏龙卧虎,高手如云。许多评论文章其实是质量上乘的随笔,远胜于那些所谓的名家手笔和炒作的畅销书。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任何一本书(请注意,是“任何”),总有人拍手称好,也有人嗤之以鼻,叫绝与口水齐飞,好评共差...
評分2006年的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9周年。 3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写过《一只令人怀念的猪》。当时,我在一家都市报编辑文化类周刊,辛苦撰写的评论往往被总编删得惨不忍睹。从那精准娴熟程度而言,亲爱的总编更适合去做一个屠夫或兽医,专门从事剔骨与阉割手术。我那文章里,就那么...
簡直寫到我心裏去瞭
评分如今這個時代,沉默的人已經很少瞭。 社交網絡給予瞭人們天花亂墜天馬行空言論的“自由”, 你看到有人罵你喜歡的歌手、演員、運動員,你會和他撕起來; 你看到令人氣憤的新聞、觀點、政策,你會馬不停蹄地錶達自己的意見; 諸如此類。 大部分人都在充當鍵盤俠,想紅的人製造噱頭、製造一波又一波的鬧劇,當沉默的人不再沉默,世界就亂瞭。 我們都曾經是那沉默的大多數中的一員,時代賦予我們更多錶達自己的途徑,我們躲在網絡大衣裏默默發齣自己的聲音,有誰甘心於做一個沉默者? 如果王小波還在,那會是怎樣?對於當今的時代,他又有什麼想說的,他會保持沉默還是繼續發聲?夢裏見,小波。
评分這麼大年紀纔看瞭王小波的第一本書,也覺得恰恰好,早一點我都看不懂,不過也可能因為看太晚瞭人生纔一直這樣稀裏糊塗。說這本書,其實也有幾個話題翻來覆去地,變換著花樣地講,有幾篇倒也有點無聊。不過比起文章,更能感受到的是這個文章背後的人的魅力。王小波,人對瞭,寫什麼都是對的。並不是因為他的話多有道理,多讓人信服,而是能感覺到他價值觀的客觀公正理性,看待這個世界方式是犀利毒舌卻又溫柔。與其說這文字與眾不同,不如說這人獨一無二。再看多幾遍都不夠。
评分太精彩瞭。
评分這麼大年紀纔看瞭王小波的第一本書,也覺得恰恰好,早一點我都看不懂,不過也可能因為看太晚瞭人生纔一直這樣稀裏糊塗。說這本書,其實也有幾個話題翻來覆去地,變換著花樣地講,有幾篇倒也有點無聊。不過比起文章,更能感受到的是這個文章背後的人的魅力。王小波,人對瞭,寫什麼都是對的。並不是因為他的話多有道理,多讓人信服,而是能感覺到他價值觀的客觀公正理性,看待這個世界方式是犀利毒舌卻又溫柔。與其說這文字與眾不同,不如說這人獨一無二。再看多幾遍都不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