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

掩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吉野贤治
出品人:
页数:228
译者:朱静姝
出版时间:2016-1
价格:3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242231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同性恋研究
  • 社会学
  • 性别研究
  • 同志
  • 法律
  • 性別
  • 美国
  • 民权
  • 掩饰
  • 阴谋
  • 秘密
  • 心理
  • 悬疑
  • 推理
  • 人性
  • 真相
  • 伪装
  • 危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掩饰》是作者第一本书,融合了有力的法律论证和诚恳的自我剖析。该书于2007年获得了由PublishingTriangle颁发的RandyShilts奖,被誉为年度著名同性恋非小说类书籍。

该书结合个人经历和学术观察,作者提出,社会对待同性恋者往往有三个阶段的态度:首先把它当成病,予以治疗;随后,社会不再强迫这个群体改变自己,前提是他们必须在很多场合冒充成“正常”的异性恋;如今,这个群体不再被矫正,很多时候也不需要伪装,但社会仍然要求他们淡化自己的某些特质,保持低调,作者称其为“掩饰”。事实上,每个人都因种种顾虑,需要在不同场合掩饰自己。作者以有色人种和女人为例,进一步说明了掩饰如何阻碍我们充分实现公民权利。最后,作者并提倡一种跳出身份政治的新民权范式,让每个人都能更真实地做自己。

作者简介

吉野贤治,日裔美国人,出柜同性恋者,现任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宪法学教授。曾就读于哈佛(本科,1991)、牛津(硕士,1993)和耶鲁大学(法学博士,1996)。曾就职于耶鲁法学院(1998-2008),并担任副院长(2005-2006)。除了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还在《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开有专栏;常参与知名电台和电视节目。

目录信息

代译序:你以为的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英文版自序
一个不加掩饰的自我
第一部分
同性恋的矫正
同性恋的冒充
同性恋的掩饰
第二部分
种族掩饰
性别掩饰
第三部分
民权的尽头
新民权
后记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此评来源于我的知乎回答 最近拜读了吉野贤治的《掩饰》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解答了我心里很多的困惑,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天生斜眼,两只眼睛不对称,从认识这位同学起,我都”小心”的对待,和她说话时我会避免长时间与她对视,因为我怕我的”注视”会让...  

评分

认真读完《掩饰》这本书分了两次。 第一次纯粹从心理学角度对同性恋好奇。这个驱动力是外向的。 第二次是我真的喜欢上了这个作者的文笔与思想。这次的驱动力是内向的。 事实证明,驱动转为内向时,可以更深刻。 就好比爱情,当你试图真正去了解一个人的灵魂,那么会从“喜欢”...  

评分

1、对同性恋群体的矫正、冒充再到掩饰,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伴随个人内省式的阐释,逐步将读者带入共同的心灵深处,去面对、思考、反省直到觉醒。由自身同性恋的困惑走到对同性恋群体的认识,进而对亚裔等种族和性别掩饰现象的揭示,到最后认识到法律在对抗不自由现象的局...  

评分

高中的一天傍晚,11月份吧,离真正的冬天还远,却突然降温。快进教学楼的时候,遇到同班女生S,她穿了一件羽绒服,此时正为怎么进教室而发愁。 S是那种学习刻苦、有些自卑的女生。小学的时候,曾经是我的同桌,那时候她给我的印象是爽朗大方。高中文理分班的时候,我们再度重逢...  

评分

1、对同性恋群体的矫正、冒充再到掩饰,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伴随个人内省式的阐释,逐步将读者带入共同的心灵深处,去面对、思考、反省直到觉醒。由自身同性恋的困惑走到对同性恋群体的认识,进而对亚裔等种族和性别掩饰现象的揭示,到最后认识到法律在对抗不自由现象的局...  

用户评价

评分

难得的是讨论了新民权的范式,虽然论述其实不够严谨

评分

1.副标题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对我们民权的偷袭”类似的这样子 2.作者对同化有爱有恨,绕了一圈之后变成了拒绝非理性的同化,一种类似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其实有很多问题原本还是比较清楚的,反而全部放在了“同化”的范畴底下的时候反而又不清楚了。 3.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值得一读,尤其是关于美国的司法只保护不可变更的特点(比如肤色),但并不保护做得到的行为

评分

1.副标题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对我们民权的偷袭”类似的这样子 2.作者对同化有爱有恨,绕了一圈之后变成了拒绝非理性的同化,一种类似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其实有很多问题原本还是比较清楚的,反而全部放在了“同化”的范畴底下的时候反而又不清楚了。 3.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值得一读,尤其是关于美国的司法只保护不可变更的特点(比如肤色),但并不保护做得到的行为

评分

介于学术和文学之间的书,严谨而有趣。书中说到美国同性恋、性别、种族、残障人士等少数族群的掩饰现象,在我们身边也一直存在,甚至每个人为了特定目的,或多或少都在掩饰自己强或弱的一面。译者很厉害,借用她的一句话,一本书最好的归宿,是作者的一片赤子之心,遇上读者的一句相见恨晚。

评分

很久没有一本书让我想买一堆送朋友了 (上一次是2009年的于是天使来到身边 看来我传播正能量的死性不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