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国第一个正视“性”这个问题的人。
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上大学开始接触王小波的一些东西,但都是零零散散地看,第一本完整看的则是现在手边的《他们的世界》。这本书不大,十开,封面以银灰为主色,极其简单。书虽小,主题却很大很重: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这个调查报告是王小波和李银河在经过长期问卷调查后于1993年发表...
评分这本书是我在知乎上推荐看到的,当初只是为了寻找了解同性恋的科普书籍,找到了这本字数不多的小册子。内容取舍的非常好,用非常生动的调查对象的语录丰富了整本书。 书的开头就用了客观的态度要求大众以先认识了解同性恋这个群体为标准,然后再去进行自己的评判而不是借用于...
评分《他们的世界—中国同性恋人群研究》 1,为何研究同性恋人群。 同性恋现象是社会学家热衷研究的“亚文化”现象。 怀特姆在对美国、危地马拉、巴西和菲律宾四国的比较研究中曾得出下列重 要结论:(1) 这些社会中都存在着同性恋现象;(2) 在这些社会中,同性恋者在人 ...
评分 评分《他们的世界—中国同性恋人群研究》 1,为何研究同性恋人群。 同性恋现象是社会学家热衷研究的“亚文化”现象。 怀特姆在对美国、危地马拉、巴西和菲律宾四国的比较研究中曾得出下列重 要结论:(1) 这些社会中都存在着同性恋现象;(2) 在这些社会中,同性恋者在人 ...
尺度真大。。二十多年前的描述感觉很多已经不适用了,不过这种开创先河的学术姿态真是令人钦佩
评分异性恋的人们,如果没有了婚姻的约束和法律的保护(这两个东西本身就和性与爱无关)会变成什么样?看这本书,也许能看到一个大概的景象,人性,还有爱,除去了这两个框框,到底剩下了什么。
评分调查的资料有限,二椅子封面太欠了
评分1.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2.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性恋在当时来看,娱乐性的功能更多,要么就是豁出去的心态,要么就是玩一玩而已,是结婚之前的最终疯狂。3.现在的社会环境更加宽容,同性恋的组织模式与交往模式也早已分化,这才使得中国的同性恋由曾经的过分现实,进入了半现实注意的阶段,社会的包容度增加,人们也从单纯的反抗、娱乐变得生活化的路径了,即同性恋也以当成一种生活来过了。当然也因为正处于过去的阶段,一切才显得如此艰难,更多人跟这个时代一样迷失和失落。
评分不是圈中人,但开了一回眼界......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我认为同性恋无可指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