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作者简介
上野千鹤子(Chizuko Ueno) 1948年生。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当代著名社会学学者。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著述甚丰。主要著作的中文译本有:《裙子底下的剧场》(台湾时报文化1995)、《父权体制与资本主义》(台湾时报文化1997)、《近代家庭的形成与终结》(商务印书馆2004)、《一个人的老后》(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等。
译者简介
王兰 1966年生。重庆人。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日语专业。2006年获日本大阪大学言语文化学博士学位。现为大阪大学非常勤讲师。
很多人只知道直男癌会讨厌女人,但是日本社会学研究显示女人也会讨厌女人,也就是现代社会弥漫着一种叫做“厌女症”的社会病,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的《厌女》就是深度分析这种社会病成因及其危害的著作,虽然用了很多学术理论,但是文字通俗,分析犀利,在女性主义勃兴的今...
评分 评分节7:女校文化的潜规则,你知道几个? 这节是关于——女校文化与厌女的关系,此章节比较有趣,比如,如何在女校文化中生存?山姥假皮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是分裂相生? ▼ 两位代言人 女校文化的登场,大概始自女性受众群体的存在感提升,或者是,女性作为媒体消费者的购买力提高...
零碎偏激但是刀刀见血
评分作为女性,感知到性别歧视确实有普遍性,但书中一些论证过程实犯了一些错误:二元思维,双重标准,以偏概全(用一个人的例子指代所有男人)等。作者只是从女性角度出发,对问题的描述不够公允全面
评分人 认识到自己在被赋予的“男性”“女性”“成人”“孩童”种种角色之外最基础的是无差别的人类这同一族群的几率是多大?为捍卫这种基本做出选择的余地和满足他人所欲之欲的可能又是多大?被角色禁锢的力量真是强大 照镜子未必清醒 即使清醒也可能只能看着自己的影子落泪 人类真有趣 规则真有趣……
评分书中提出的理论装置能让我看透不少问题,也能让我更明白人类这种生物(笑。厌女心态在社会,文学,欲望中的体现解释得很详细,翻译虽然还是有“日式中文”的味道,但没能翻成波伏娃那样的看不懂的长句也实属不易。5星。
评分很痛快淋漓。如手术刀一样解剖泥轰文化中方方面面的厌女症从之还能察觉到天朝「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则「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也可以当做塞吉维克的《男人之间》一书延伸读物。里面不少东西在坂元裕二的编剧中见到过类似的表达,莫非坂元裕二受过上野千鹤子的影响?像日剧《mother》、《woman》、《最高离婚》、《马赛克日本》、《问题餐厅》随处可见把上野千鹤子的理论活生生呈现出来。其中上野千鹤子提到桐野夏生的评论也挺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