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德國哲學傢,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
王慶節,哲學博士。曾在美國濛大拿州立大學曆史哲學係任助理教授;奧剋拉荷馬州立大學哲學係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係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有當代歐陸哲學、海德格爾哲學、解釋學、知識論、東西方比較哲學、倫理學、德國哲學等等。
本書是海德格爾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爾在本書中把“存在的問題”當作形而上學的基本主題來進行追問,認為形而上學應該追問的是“在”,而不是“在者”。為此,他追溯瞭“在”的語法和語源,並從曆史的角度對各種哲學流派進行瞭研討。
最近读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对其翻译非常不满(不知道应该责怪翻译者吗?多多少少要加详细的说明才可以,不然谁读得懂????),Das Sein翻译成“在”是不合适的。即使我们无法翻译这个系动词,那么也应该标明Sein出来,很多句子读起来非常歧义,因为你不知道这个“...
評分【按语:原为1935年弗莱堡大学夏季学期讲义的《形而上学导论(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1935/1953)》或许在海德格尔著作中居于某种枢纽的位置:一方面,早期的《存在与时间》、《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提出和探讨的“存在问题(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形而上学导...
評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050.html 因为不适时的生长 深思的上帝 就恨它。 ——惠尔德林《提坦诸神》 万物在生长,生长构成了一种对时间的肯定,而在辩证关系里,时间也肯定了一种对万物“此在”,双向的构建便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持续的时间里,...
評分海德格尔一辈子都在研究形而上学,这本书是他的一份1935年费莱堡大学夏季学期中四次讲座的演讲讲义,语言轻松却不好懂。以下内容为一刷总结: 第一章 海德格尔讨论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语言学基础:为何在者在而不在者反倒不在,论证了哲学之意义不在于指导科学也不在于引...
評分新译本不如老译本。新译本文字不如老译本清通,多新华体如“进行……”,水浒体如“在将起来”,方言体如“存在力道”,且生造汉语词如“莽森”、“莽劲”之类。关于海德格尔关键名相Sein的译法,有时因徘徊于“存在”与“是”两堆干草之间而令读者陷入迷误。 汉译名著《存在与...
沒法打星···看的我受不瞭瞭!!!!!
评分海德格爾給我在語言學方麵的啓示更大
评分海德格爾入門書,新譯本甚好!把Unheimlichkeit譯成莽勁森然。。雖說彆扭,但也不好說錯。。
评分海德格爾給我在語言學方麵的啓示更大
评分海德格爾給我在語言學方麵的啓示更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