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十五讲

宋明理学十五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立华
出品人:
页数:287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0
价格:40.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21594
丛书系列: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图书标签:
  • 宋明理学
  • 杨立华
  • 哲学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理学
  • 儒学
  • 国学
  • 宋明理学
  • 儒家思想
  •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理学发展
  • 思想史
  • 古代哲学
  • 儒学
  • 心性论
  • 宋代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指宋明时代居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传统。从中唐开始,面对佛道二教的强势冲击,以韩愈为首的儒者开启了以重树儒家主体地位为目标的儒学复兴运动。至北宋,儒学复兴的思想自觉,落实在为儒家生活方式奠定哲学基础这一根本的时代课题上。基于这一思想自觉,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都做出了杰出的哲学贡献,并在南宋被整合进朱子集大成的理学体系当中。本书详细介绍了理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理学发展中的重要论题、人物及文化事件,展现了这一期儒学思想的蓬勃景象和精神气质。

作者简介

杨立华,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出版专著三部:《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信息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序/
第一讲 韩愈与儒学复兴运动/
一 中晚唐的文化氛围/
二 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运动/
三 韩愈的贡献/
四 韩愈的思想/
五 小结/

第二讲 北宋士大夫精神与宋初三先生/
一 北宋的开国规模和士大夫精神的觉醒/
二 胡瑗的著作与思想/
第三讲 诚体与太极:周敦颐的哲学/
一 太极与诚/
二 人与万物/
三 圣人/
四 教化与治理/
五 志学/
第四讲 《易》兼体用:邵雍的思考/
一 观物/
二 体用/
三 体以四立/
四 用因三尽/
第五讲 自立吾理:程颢哲学的精神(上)/
一 对佛教的批判/
二 道学话语的建构/
三 天理/
第六讲 自立吾理:程颢哲学的精神(下)/
四 生之谓性/
五 以觉言仁/
六 定性/
第七讲 气体与神化:张载的哲学建构(上)/
一 虚与气/
第八讲 气本与神化:张载的哲学建构(下)/
二 形与象/
三 参两/
四 感/
五 人性论/
六 性与心/
第九讲 形上定体:程颐的思想(上)/
一 形上形下/
二 体用一源/
三 生生之理/
四 道无无对/
第十讲 形上定体:程颐的思想(下)/
五 公与仁/
六 人性论/
七 主敬/
八 格物致知/
第十一讲 理气动静:朱子的哲学(上)/
一 体用/
二 太极/
三 理与气/
第十二讲 理气动静:朱子的哲学(下)/
四 人性/
五 心性情意/
六 涵养/
七 致知/
第十三讲 自作主宰:陆九渊与朱陆之辨/
一 陆九渊的生平/
二 陆九渊的思想/
三 朱陆之辩/
第十四讲 无善无恶:王阳明的心学/
一 心外无理/
二 心外无物/
三 格物/
四 知行合一/
五 致良知/
第十五讲 理只是气之理:罗钦顺的思想/
一 异学驳论/
二 理只是气之理/
三 论性/

四 格物观/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关于宋明理学的书近些年来并不少,关于王阳明的研究更像是有一点烂大街了,时不时都会看到一两本关于王阳明的书籍出现在亚马逊的邮件广告中。当然,如此之说并非说宋明理学已经被研究透了,或者王阳明被研究透了,恰恰相反,可能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够把它们看透,所以才不断有人...  

评分

关于宋明理学的书近些年来并不少,关于王阳明的研究更像是有一点烂大街了,时不时都会看到一两本关于王阳明的书籍出现在亚马逊的邮件广告中。当然,如此之说并非说宋明理学已经被研究透了,或者王阳明被研究透了,恰恰相反,可能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够把它们看透,所以才不断有人...  

评分

此书有理有趣,在我接触过的几本讲理学的书中是“鹤立鸡群”。下面几点是我的阅读所得和发散思考。 1.我对儒学的纵向理解:几乎与世隔绝的东亚超大超强农业区--》农业民族汉族的哲学/宗教--儒学:大气自信务实--》直到中国近代被西方工商业社会打脸,而且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业...  

评分

读《宋明理学十五讲》 文/孟人梦言 儒家文化发展到宋明时,经过一批先贤大儒持续不断的酝酿、生发、演进、发展、升华等数百年的积累,迎来了宋明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产生了一批大放光彩的理学名家,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宋明理学。理工科背景的人也许对宋明理学缺少认识,甚...  

评分

关于宋明理学的书近些年来并不少,关于王阳明的研究更像是有一点烂大街了,时不时都会看到一两本关于王阳明的书籍出现在亚马逊的邮件广告中。当然,如此之说并非说宋明理学已经被研究透了,或者王阳明被研究透了,恰恰相反,可能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够把它们看透,所以才不断有人...  

用户评价

评分

半本认真、半本随意地读完了,最喜欢张载和程颢。杨立华老师真是太帅了!讲得也超级好!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宋明理学的概况,更包含了杨老师对宋明理学很多思考与认知。许多为学、为人的道理很是受用,对此我表示由衷的敬意。因为杨老师,对宋明理学心生好感。说实在话,我对什么知识都比较有好感,都想学学,可惜精力有限。另外一个感受是,中哲和西哲真是迥然不同,但我还是倾向于认为,中更私人化,而西则更客观化。对于中国传统思想,应当存以立身。

评分

挺好的入门书,脉络梳理得很清楚,看得出特重张载和朱熹,认为王学乃是理学末流,正好与钱穆对照起来看。对儒家“生生之德”的概括很有启发。不过太重儒学内部脉络,极力排斥佛道的影响,未免不够客观。照作者的讲法,既不愿了解佛学,因为据说读多了会信教,又坚持理学未受佛学影响,这逻辑上不通。另外,对待其他文明传统的态度偏狭狂傲,反而显得不够自信。

评分

读杨子的书,令人心情激动。最后一章罗钦顺,咋看上去跟北宋五子朱陆王地位差了一些,但读着往往有启发式的惊喜。另外杨子讲的各种段子可有意思了

评分

“儒家从来不矫情。”

评分

杨子太鸡汤,陈来国师风,钱穆钞撮《学案》成篇。前两者的那种用价值判断材料,以概念分析为核心的方法,我保持一种哲学学科范式化的警惕。因为我没有看到和道学诸子的对话,而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认同方法。当然,无论是民国整理感悟式的方法,还是冯友兰、胡适滥觞的范式,我目前无所措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