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史講義稿

中國史學史講義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硃維錚
出品人:
頁數:374
译者:
出版時間:2015
價格:5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911550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史學史
  • 硃維錚
  • 曆史
  • 學術史
  • 中國史
  • 中國史學史講義稿
  • 經學研究·硃維錚
  • 講義稿
  • 中國史學史
  • 史學
  • 曆史
  • 中國曆史
  • 學術
  • 講義
  • 史學史
  • 教育
  • 教材
  • 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史學史講義稿》重視社會存在和史學變化的相關度,尤其注重從經學史角度切入,探討意識形態對史學編撰形式和曆史觀念的影響,在人們輕輕掠過甚至想當然的地方,平地一聲驚雷,揭齣更為復雜、更貼近曆史實相的因果邏輯,為學界奉獻齣有思想史底蘊的史學史研究。

硃維錚先生生前雖然未能完成《中國史學史》著作,但他留下的上課講義,吉光片羽,鮮明地反映瞭他的史學史研究特點:從社會存在的各個方麵,尤其是從經學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角度來觀照中國史學史,著重揭示意識形態對史學編撰形式和曆史觀念的影響。

著者簡介

硃維錚(1936.07.14~2012.03.10),祖籍江蘇無锡。1955年進入復旦大學曆史係就讀,1960年畢業於中國古代史專業,留校任教,曆任講師、副教授,1988年晉升為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學術顧問、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顧問,中國史學會理事、國際儒聯顧問、孔子基金會顧問、上海海峽兩岸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徐光啓研究會會長、香港城市大學課座教授、安徽大學兼職教授、《九州學林》常務編輯、北美《亞洲評論》顧問等,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1987年以來,曾先後應邀至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海德堡大學、哥廷根大學、韓國高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颱灣大學等海外名校擔任課座教授,並曾任颱北駐市學者。

硃先生治學嚴謹、功力深湛,是中國經學史、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學術史、中國史學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國近代史等多個領域的著名曆史學傢,治學能力和成果在早年即為學界所矚目,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導者、開拓者和建設者,主持整理、編選和校注多種重要典籍,是促進國際文史學術交流閤作的先行者。

在經學領域,硃維錚師承著名學者陳守實、周予同先生,承續錢玄同、周予同一脈,是中國經學史研究的重要傳承者。他整理編輯的《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是經學史領域的重要文獻。他先後受邀參與主編《傳世藏書》經學與經學史類文獻,擔任《儒藏》經學史類文獻整理的主編,所做工作為後來者指引門徑。他在《儒術獨尊的轉摺過程》、《中國經學與中國文化》等文章和《中國經學史十講》一書中提齣,經學史是中國中世紀的統治學說史,經學演變有明顯的“學隨術變”特徵,經學史與我國邊疆曆史有復雜而密切的聯係。這些觀點繼承和發展瞭周予同的經學史研究思想,彆有創見。

在中國史學史領域,硃維錚繼承瞭陳寅恪、陳守實一脈的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他領銜承擔瞭課題“中國史學的曆史進程”,並先後撰寫瞭《史學史三題》、《班固與〈漢書〉:一則知人論世的考察》、《曆史觀念史:國病與身病——司馬遷與扁鵲傳奇》、《史官與官史:韓、柳的史官辯》、《曆史編纂學:過程與形態》、《班昭考》等論文,並為《中國十大史學傢》一書撰寫瞭高質量的“司馬遷篇”,體現齣在史學史方麵的深厚造詣。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領域,硃維錚重視明末以來傳教士與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蛻變及其在傳統政治演變過程中的作用。他推動瞭上世紀80年代以後國內的中西交通史、基督教在華史、宗教史等領域的研究,也為晚明以來的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研究引入瞭新視角。1993年,他主持召開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會後編輯齣版瞭《基督教與近代文化》一書。他還先後主持瞭《馬相伯集》(1996年)、《利瑪竇中文著譯集》(2001年)、《徐光啓全集》(2011年)等重要文獻的整理齣版,為相關領域研究奠定瞭權威性的資料基礎。

晚清及近代學術史研究,是硃維錚畢生緻力的領域之一。他對晚清經今文學旗手康有為、經古文學殿軍章太炎的研究做齣瞭很大貢獻,編校瞭《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康有為捲》(1996年),與人閤作編選、注釋《章太炎選集》(1981年),為《章太炎全集》收集整理瞭第三捲《訄書》(1984年),對《訄書》三次結集諸問題的研究獲得突破性成果。他精校詳注的《梁啓超論清學史二種》(1985年)成為當代入門讀物。他與錢锺書先生閤作,主編瞭《中國近代學術名著叢書》(一輯十種,1998年),並為每種著作撰寫長篇導論。十篇導論和相關論著結集為《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代錶瞭他在清學史領域的成就。為紀念“戊戌變法”一百周年,他與颱灣作傢龍應颱閤作編輯瞭《維新舊夢錄》(2000年),成為活動期間的最暢銷著作。

1980年,他和復旦曆史係同仁組建瞭全國首個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室,銳意開拓中國思想文化史領域。他和龐樸教授閤作主持編輯瞭《中國文化史研究叢書》28種,具有學術裏程碑意義。1986年,又在復旦大學組織召開首屆中國文化學術國際討論會,這是1976年以後首次在國內舉辦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産生瞭劃時代的影響。上世紀80、90年代,他組織編纂瞭五輯《中國文化研究集刊》,薈聚時賢佳文,至今嘉惠後學。他傾三十年之功撰寫瞭《走齣中世紀》(1987)、《音調未定的傳統》(1995)、《走齣中世紀(二集)》(2008)等著作,眼光獨到、思想新銳、功力深湛,影響瞭幾代學人。《走齣中世紀》齣版不久即被譯成英文,在國際學界産生很大反響。

在先生的最後幾年,他結閤半個世紀的治學經驗勉力寫作,對於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有係統性的發覆,並結集齣版瞭《重讀近代史》(2010年)。作者通過考證、發微和總括的筆觸,揭示齣中國近代睏境的根源,很多觀點令人深省。

此外,他還撰寫瞭文化史普及著作《壺裏春鞦》(2002年),參與編撰瞭《中國現代史資料簡編》(第一捲)、《孔子思想體係》等作品,並曾擔任《學術集林》、《九州學林》的編委工作。

硃維錚先生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2006年曾獲德國漢堡大學榮譽博,這是漢堡大學授予中國人的首個榮譽博士,也是自季羨林之後德國高等學府授予中國人的第二個榮譽博士。

2012年3月10日,硃維錚先生逝世,享年76歲。

圖書目錄

目錄
中國史學史講義稿
緒論
一 中國史學的遺産:數量與質量
二 研究史一瞥
第一章 從記神事到記人事
一 擊石與取火
二 巫與史
三 從蔔辭到金文
四 史詩與神話
五 古禮與古文獻
第二章 時間的記錄與空間的記錄
一 編年史的誕生:從《春鞦》到《左傳》
二 國彆史的齣現:《國語》和《戰國策》
三 舊檔案的分類和新形式的雛型
第三章 先秦諸子的曆史觀
一 諸子爭鳴和曆史模式
二 老子的矛盾論
三 孔子的定數論
四 墨子的天誌論
五 從孟軻到鄒衍的循環論
六 從荀況到韓非的權力論
七 莊周的懷疑論
第四章 繼往開來的《史記》
一 思想統一與思想統死
二 司馬遷和中世紀曆史編纂學
三 “道”變不變?
四 經學、神學與史學
第五章 中世紀前期王朝史(上)
一 引人注目的王朝更迭運動
二 《漢書》和紀傳體斷代史
三 《漢紀》和編年體斷代史
四 《三國誌》和正統辨
第六章 中世紀前期王朝史(下)
一 《後漢書》、《宋書》和文人修史
二 注經和注史
三 清談與史學
附:文獻資源和體製的控馭
第七章 中世紀後期王朝史
一 從私傢修史到官修“正史”
二 必須寫歪的“正史”
三 《晉書》等六史的編撰
四 《南史》和《北史》
五 “實錄”不實
六 “正統”與“書法”
七 十七史、廿二史和廿四史
第八章 由經驗到理論
一 史部的升格
二 經傳也是曆史嗎?
三 怎樣纔算職業史學傢?
四 《史通》:形式與方法的反省
第九章 中世紀社會結構曆史的百科全書
一 由動態研究到靜態研究
二 《通典》:中世紀的第一部百科全書
三 青勝於藍的《文獻通考》
四 《通誌》:會通一切學術史的實驗
五 三通、九通和十通
六 曆史檔案和曆代會要
第十章 編年史的復興
一 “以史為鏡”與思想僵化
二 《資治通鑒》在曆史編纂學上的成就
三 “長編”的續作與當代史料的保存
四 “續鑒”的編寫與中世紀官方史學的末路
第十一章 多彩的記錄和僵硬的認識
一 曆史編纂形式的改革
二 所謂“紀事本末體”
三 所謂“綱目體”
四 兩宋史論
附錄一 關於更新中國史學史教學大綱的想法
附錄二 中國史學史課程教學大綱
(1)1979年1月、1980年1月教學大綱(第二次修訂稿)
(2)1980年12月教學大綱(第三次修訂稿)
(3)1982年6月教學大綱(第四次修訂稿)
(4)中國史學史教學大綱(估計作於1980年代中晚期至1992年之前)
(5)中國史學史教學大綱(估計作於1990年代初期)
(6)1992年教學大綱
(7)1994年教學大綱
(8)1995—1996年教學大綱
附錄三 中國史學史課程期終考試試題
(1)1980年期終試題
(2)1983年期終試題
(3)1984年1月期終試題
(4)1986年1月期終試題
(5)1988年1月期終試題
(6)1990年1月期終試題
(7)1994年6月期終試題
(8)1996年1月期終試題
附錄四 傳統史學和史學傳統(中國曆史編纂學史導論)提綱
附錄五 中國史學的曆史進程(觀念史捲)分捲目
附錄六 二十世紀的中國史學提綱
中國史學導論講義稿
引言
一 中世紀曆史編纂學(上)
二 中世紀曆史編纂學(下)
三 說一說修史體製
四 觀念和史學
五 曆史觀念與中世紀史學
六 曆史觀念史:民族、宗教和王權—— 從漢魏到周隋
七 曆史觀念史:道統、正統和史統——從中唐到前清
一、“正史”怎樣界定
二、正統和道統
三、所謂史統
八 曆史觀念史:社會結構與曆史認知
九 曆史觀念史:社會心態和意識形態
十 中外史學的比較問題
一、普世性的跨文化比較史學
二、中世紀的比較史學(上)
三、中世紀的比較史學(中)
四、中世紀的比較史學(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于我看来,全书最了不得之处在那几套期末试题。单拿出来都是一个个论文题目。仔细看了里面出的题目,贯穿古今,而且很多书目之前都列有词语概括,其中许多阅读篇目现在仍有做专题论文的可能, 并且很多现在仍没有研究。仔细想来,这部分也实在能看出朱先生的实力,而且也一定在...  

評分

《中国史学史讲义稿》是已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朱维铮的遗著,由其学生整理课堂笔记而成。虽然是二手整理稿,却一点也不显得凌乱琐碎,显然编者在笔记搜求方面下过苦心。 据说朱维铮先生脾气暴躁,喜好争论,估计做他的同事都得“提心吊胆”,不过读他的作品,实在爽快非凡,如饮...

評分

《中国史学史讲义稿》是已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朱维铮的遗著,由其学生整理课堂笔记而成。虽然是二手整理稿,却一点也不显得凌乱琐碎,显然编者在笔记搜求方面下过苦心。 据说朱维铮先生脾气暴躁,喜好争论,估计做他的同事都得“提心吊胆”,不过读他的作品,实在爽快非凡,如饮...

評分

于我看来,全书最了不得之处在那几套期末试题。单拿出来都是一个个论文题目。仔细看了里面出的题目,贯穿古今,而且很多书目之前都列有词语概括,其中许多阅读篇目现在仍有做专题论文的可能, 并且很多现在仍没有研究。仔细想来,这部分也实在能看出朱先生的实力,而且也一定在...  

評分

于我看来,全书最了不得之处在那几套期末试题。单拿出来都是一个个论文题目。仔细看了里面出的题目,贯穿古今,而且很多书目之前都列有词语概括,其中许多阅读篇目现在仍有做专题论文的可能, 并且很多现在仍没有研究。仔细想来,这部分也实在能看出朱先生的实力,而且也一定在...  

用戶評價

评分

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韆萬祀與天壤而同長久 共三光而永光。可以用這句來概括一下

评分

是一部曆史編纂學史,也是一部曆史觀念史,還是一部中國思想史

评分

吐槽得很凶。

评分

吐槽很有趣。

评分

書是好書,可惜一來缺瞭明清的絕大部分,二來階級鬥爭的味道太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