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是印度裔美国人,拥有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教育背景,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外事政策顾问”,是美国舆论界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目前是《时代》周刊特约编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著有畅销书《后美国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和《自由的未来》(The Future of Freedom)。
这本书是我在读库买人文社科类福袋的时候,随机发货的几本书之一。起初看到书名的时候基本上对这本书提不起兴趣,一是平时真的读书少,二是即使读书了也侧重于小说类有故事情节的书。这次是因为半被迫地加入单位读书会之后,会长的一个理念让我很有启发,会长坚持读书要读一些...
评分 评分 评分读完《为人文教育辩护》这本书后,已经过去两周了,一直想写写读后的感受,竟拖到了现在。 在这本书之前,我刚看完《最好的告别》,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印度裔美国人,都写过几本畅销书,也都是专栏作家……这让我对印度裔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他们写书也是那么厉害。这两本书...
评分几篇漫谈式的散文 ,结构松散地集结在一起。这不是一本完整全面,结构严谨的论述作品。与其说是辩护,不如说是抒情。 为人文教育辩护,从这个书名,就大概可以猜出,这本书要讲的是什么,还有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作者提出,人文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没落,或是不被重视,...
扎卡利亚梳理通识教育的前世今生,总结当下围绕通识教育的争论,不错的overview. 但他自己的观点很不清晰,到最后甚至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评分可以练英语(不难) 了解对比 liberal education 和自己的 education 不过感觉见解不是特别深刻 强烈同意另一个短评 “a strong view, yet not strongly defensed”
评分“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虽然是在通识教育为科技进步做贡献的现代背景下,作者想讲的道理也不外乎此。通识教育缺失、文史哲贬值的大学没了大学之实,浮躁与狂妄成为大多数的标签。这种“复古”的必要,和为什么越往知识塔尖走越需要读哲学,为什么百年孤独的结尾定格在记载历史的羊皮卷是一个道理。值得教育工作者们一读。
评分A strong view, yet not strongly defensed.
评分很多时候作者本身的观点被埋没在众多却没有条理的引用之间。整体而言作为一本书出版内容太过散漫、论证单薄,完全可以缩短了发表在报纸或杂志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