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一直在寻求一种完美的机制,能够让个人的学习乐趣和社会责任获得平衡。而中国传统教育对此已有了深入的思考。本书从经济史、政治史、哲学史、民俗史等多学科角度去考察学校的设立,考试选才的体制,大众教育、家庭教育的开展等等,并以教育为基点勾连起与传统教育相关的思想与社会的 各个方面。
===========================================
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史部),被日本学者誉为“活跃于当今世界治中国教育及科举史之第一人者”的代表作。
入选《光明日报》《新京报·书评周刊》《中华读书报》《中国教育报》《出版人》等媒体的重量级年中/年末榜单。
李弘祺,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历史研究所讲座教授。过去三十多年间专研中国教育史,从宋代开始,而及于整个传统中国,先后以英文及中文出版多本有关教育的着作,被日本学者誉为“活跃于当今世界治中国教育及科举史之第一人者”。
﹣幾年前有同事借我一本叫《童年憶往》的書,介紹古時中國的蒙學教育。當時沒有完成這書,但卻讓我注意到/意覺到今時今日的現代教育不是‘從來如此’,而埋下了我有興趣以往的教育究竟是如何的。 ﹣這一本書份量十足,當中涉及很多對古代中國的知識(不管是政治史卜的還是文...
评分〇、 说明 1. 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一版一印本校勘。 2. 分页、段、行标示。段数、行数均计章节标题;行数不计脚注;脚注单标;负号表示倒数。“→”前、后分别为误、正文字。“【】”内为说明文字。 3. 不一定都对,供参考。 一、 简单错误 (1) 5页4段:旡→无【共3处...
评分﹣幾年前有同事借我一本叫《童年憶往》的書,介紹古時中國的蒙學教育。當時沒有完成這書,但卻讓我注意到/意覺到今時今日的現代教育不是‘從來如此’,而埋下了我有興趣以往的教育究竟是如何的。 ﹣這一本書份量十足,當中涉及很多對古代中國的知識(不管是政治史卜的還是文...
评分﹣幾年前有同事借我一本叫《童年憶往》的書,介紹古時中國的蒙學教育。當時沒有完成這書,但卻讓我注意到/意覺到今時今日的現代教育不是‘從來如此’,而埋下了我有興趣以往的教育究竟是如何的。 ﹣這一本書份量十足,當中涉及很多對古代中國的知識(不管是政治史卜的還是文...
评分〇、 说明 1. 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一版一印本校勘。 2. 分页、段、行标示。段数、行数均计章节标题;行数不计脚注;脚注单标;负号表示倒数。“→”前、后分别为误、正文字。“【】”内为说明文字。 3. 不一定都对,供参考。 一、 简单错误 (1) 5页4段:旡→无【共3处...
关于传统中国的教育的一切,读这本书就够了。如果没时间通读全书,也可以考虑被收录在此书下册最后的那一系列文章《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与反省》,这可作为本书全书的精华版。
评分书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众多而且大都“认识”,只不过不知道这些人和事与传统教育有着什么样的火花。作者说这本书是学术性的,确实如此,旁征博引、脉络清晰、简明扼要,有时寥寥数语的背后是汪洋之地。也因此,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是十分值得的。
评分重点关注第1、2、3、7章,还有附录!
评分台湾做教育史的,一个是高明士,一个就是他
评分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用力很深的大部头。但有些地方论述语言不够清晰不好理解,不知是不是因为英译中的缘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