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一书收录了康德于1784-1797年间(60岁至73岁)所写的论文八篇(如著名的《永久和评论》《万物的终结》《人类历史起源臆测》),包括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内,以流畅的文笔突出了启蒙时代的精神,充斥着理性的思索。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哲学主要关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代表作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慕名已久,从图书馆里找了半天,感觉康德的书里这本似乎好像稍微好看得进去点,回来发现还是很难懂,看得好慢啊,那种大长句子,分明是一个个认得的字,怎么连在一起就,,,,嗨。看着真痛苦,不过这该是本好书的,我要坚持努力看下去,
评分【按语:在这些发表于1784-1797年的文章中,康德陈述了社会契约、人的权利、启蒙、国际联盟下的永久和平、道德向善论等政治、道德和历史思想,维系了启蒙的道德向善论观念——这种信念不完全是对道德事实的确认,而且是一个出于实践理性的义务的信念。值得注意的是,从《论永久...
评分 评分原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提 要:国家是人类为了走出无序的自然状态而契约出来的共同体。这种契约行为隐含着三大原则:首先是确认每个成员都是自由的,否则契约就是没有意义的,因而每个人都拥有“应当被所有他人允许按其可普遍化的意志行动、生活”的“自由空间...
历史理性批判这个词并非是康德提出来的,而是随着历史哲学的诞生而产生的。有人认为不存在这一纬度的第四批判,实与判断力批判为一体。阿伦特在政治哲学讲稿也是如此。实际上这里康德的批判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历史叙事的重要部分,其所理解的政治的概念顺承霍布斯的观念已经完全转变成了法权关系的概念
评分由几篇论文组成,简短而旗帜鲜明
评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读完。康德晚年作品集,其中最有名的一篇应该是《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书中充满了对启蒙精神和人类美好未来的崇敬、憧憬之情,不得不说,那么多人,包括本人爱戴康德是有理由的。然而“实然”和“应然”之间的鸿沟渗透于康德的整个理论体系,如果说在三大批判中这一鸿沟体现在理论上,那么在这本书中则更多地体现在实践上,尤其体现在康德对社会制度的建构和对人类未来的预期中。用最后一篇文章的标题评价康德的理论体系再适合不过:“这在理论上可能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此版本错别字不少,然而也别无选择,目前只能收这版。
评分理性的公开显现势不可挡,活在内心而无法表现的理性并非理性。
评分历史理性批判这个词并非是康德提出来的,而是随着历史哲学的诞生而产生的。有人认为不存在这一纬度的第四批判,实与判断力批判为一体。阿伦特在政治哲学讲稿也是如此。实际上这里康德的批判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历史叙事的重要部分,其所理解的政治的概念顺承霍布斯的观念已经完全转变成了法权关系的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