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

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戴维·埃德蒙兹
出品人:
页数:242
译者:姜微微
出版时间:2014-10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20081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伦理学
  • 电车学
  • 社会学
  • 道德
  • 心理学
  • 戴维·埃德蒙兹
  • 英国
  • 哲学思考
  • 道德困境
  • 人性探讨
  • 伦理抉择
  • 心理悬疑
  • 社会批判
  • 思想实验
  • 人性善恶
  • 选择困境
  • 心理博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中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哲学家与社会学家透过这个问题的思辩来探讨进退两难的道德问题,诸如堕胎、战争、牺牲少数成全多数的各种议题。电车难题最早是由牛津大学哲学教授菲利帕•富特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功利主义。著名哲学家戴维•爱德蒙兹用幽默的文笔透过历史上类似电车难题的事件,如二战期间,伦敦饱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之苦,然而德国的飞弹因为是无人驾驶,绝大部份掉落于伦敦市中心的南方,死伤虽没那么严重,但是死亡的市民大部分是较穷困的劳动阶级。作者就“生命的数量或生命的质量能否做为利益衡量之标准?”“少数服从多数真的是最正确的答案吗?”发出追问。作者在书末写到他不会选择将胖子推下桥,但他问了读者“你们会把胖子推下桥吗?”

作者简介

戴维•埃德蒙兹,是畅销书《维特根斯坦的扑克》的作者之一,他的其他作品包括《卢梭的狗》、《鲍比•菲舍尔走向战争》。同时,他还是畅销杂志《哲学迷》的创始人之一。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他,还是牛津大学乌希罗实践伦理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和广受欢迎的BBC纪录片配音者。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哲学与电车
第一章 丘吉尔的困境
第二章 岔道
第三章 开山之母
第四章 兰道夫伯爵的第七个儿子
第五章 胖子、环轨和转盘
第六章 嘀嗒的时钟和柯尼斯堡的哲人
第七章 铺就通往地狱之路
第八章 用数量决定道德
第二部分 实验与电车
第九章 摆脱扶手椅
第十章 就是感觉不对劲
第十一章 杜德利的选择和道德直觉
第三部分 思想、大脑和电车
第十二章 不理性的动物
第十三章 和神经元的较量
第十四章 仿生学电车
第四部分 电车学及其批评者
第十五章 名叫“弄巧成拙”的街车
第十六章 终点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第一次接触到电车问题是在高一的语文课。当时老师只是提及了这个问题从而讲到边沁的功利主义:以大多数人的幸福为主导。 然而对问题本身并没有给出答案。 之后是哈佛的公开课《幸福课》,塔尔博士的积极心理学,同样谈到电车问题作为导入。 长久以来对这个问题讨论的人已经多得...  

评分

在西方文明史上那些尚未普遍脱离以温饱为趣味的时代,胖是被称颂的。到文艺复兴之后,现代的审美观念开始确立,胖开始和丑陋挂钩,革命群众砍了路易十六的头,代表先进的招贴画便极力突出他的肥胖以激发仇恨。在1866年的法语词典中,“丰满”一词的还作“身体状态良好”解,到...  

评分

陷入两难境地的并不只是哈姆雷特。况且,生存还是毁灭,更多的是自身的选择,似乎与旁人没有多大干涉,而处在《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一个关于对与错的哲学谜题》这个两难情境中的胖子的命运,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灵与大脑,就谁也说不清了。一个哲学思辨上的问题,会步步...  

评分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紧张而忙碌,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向我们扑面而来,大到职业规划、爱情婚姻,小到穿衣吃饭、人情往来等等,每一条都要进行分析、给出判断,做出自认为最正确、最合适的选择。相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而然、下意识式的决定,我们在一些重要关...  

评分

别怪我没提醒过,如果你不是对哲学这样形而上学的东西有着深切的爱的话,还是别浪费自己的时间在这本书上了!我就是犯了这种蠢,犟劲上来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多,才磕磕巴巴的啃完了书。话说何苦来哉呢?有这一个星期的时间,足够我看完4、5本生活类的书了,结果傻乎乎的把时间全...  

用户评价

评分

写得不好,为什么?很多人评价很有逻辑,在我看来未必,思辨的东西很好,翻译得也不好。

评分

桑德尔用电影难题作为《公正》公开的开篇。当时的我震撼之余还不知道这个小小的思想实验其实发展成成为道德哲学蓬勃的分支了。书虽薄,但内涵丰富,从丘吉尔的伦敦困境到电车学之母的三角恋(刚从毛姆传的八卦海洋里爬上来的我看到这里差点把书扔出去),从托马斯·阿奎那的双重结果原则(故意为之和可以预见到会发生)到柯尼斯堡康德的道德准则(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从功利主义,正义论到先验的道德直觉,最后从从道德哲学范畴延展开去,探讨了神经双系统(潜意识/意识,快/慢)、认知谬误和仿生学。道德哲学的思想实验真的有意义吗?先验的道德直觉真的存在吗?服用一剂催产素真的能改变我们站在轨道前的选择吗?而到底该不该杀死那个胖子呢?没有答案。只有一圈一圈延展开去的思维余波。但对于这种触及人类存在底线的问题,最好装在心间,一问再问

评分

一部「電車學史」,以一個角度反映出一部近現代的「倫理學史」。德性論、道義論、功利論、現代神經科學皆牽涉其中,最終又回歸「雙重後果學說(DDE)」。你會殺死那個胖子麼?反正我不會。

评分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的哲学读物了。阿奎那的预见和故意二分固然是有区别的,而全文最大的贡献就是提供了反驳功利主义的依据。其中最喜欢康德的说法,也是卷毛在毕业寄语中提到的,自己并非是手段而是目的,对待他人也是这样。我倾向于接受道德直觉而不是科学干预和推演。

评分

近年来最让我欲罢不能的阅读体验。“欲罢”是因为其中的例子深深地拷问我的意识,使我联想起一个又一个令人进退不如的窘境。“不能”是因为其连贯的叙述,恰切的饮用,温和的语气仿佛告诉你,看下去吧,看下去就能找到答案了。然而,知道的越多,你意识到的自己的无知也就越多。偶见不恰当的翻译是本书的瑕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