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以交叉學科為背景,從淺近的社會法律問題入手,集中討論瞭中國當代法律和法學一係列重要理論問題。例如:法律規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專業化、市場與法律的替代問題,以及法學研究方法論等。其學術背景涉及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闡釋學、語言哲學等。以力求從平易中展現法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可分割的關係,創造性地把交叉學科的知識引入到中國的法學研究中來,並融閤進中國法學。
蘇力,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祖籍江蘇,1955年愚人節齣生於安徽閤肥。少年從軍,再當工人;1978年恢復高考後,復轉軍人進瞭北大法學院。1985年讀研期間赴美留學,先後獲碩士、博士。1992年迴北大法學院執教至今。先後發錶論文、書評100餘篇,齣版過個人專著、文集和譯著20餘部,包括:《製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訂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譯著,2009)《並非自殺契約》(譯著,2010)《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製度研究》(修訂版,2011)《走不齣的風景》(2012)《波斯納法官司法反思錄》(譯著,2014)。
读苏力的书是从《送法下乡》开始,之后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再之后便是这本代表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最后一本书也是最早出版并且也引起了最大的争议。 可以看到,费孝通对苏力影响真的很大。导致苏力把学术目光投放到基层,而且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因而,决大部分文...
評分①通过例子让大家了解中国目前适用法律的现状 [大量由外引进的法律由于在中国缺少社会基础,导致了大量的类似秋菊的案子频发。] ②说清楚秋菊的困惑 [另一个书中的例子《被告山杠爷》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爷爷问村中唯一学习法律的孙子,法律是为谁定...
評分【一】 在如火如荼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这不仅是法律工作者的内省自问,更是社会大众的期待与疑问。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的法律建设起步较晚,在市场经济滚滚大潮之下,尚处于襁褓幼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如何“培育”我们的法律,使其更...
評分读苏力的书是从《送法下乡》开始,之后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再之后便是这本代表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最后一本书也是最早出版并且也引起了最大的争议。 可以看到,费孝通对苏力影响真的很大。导致苏力把学术目光投放到基层,而且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因而,决大部分文...
評分曾經無比膜拜的一本書,是他讓我們學會將概念置於生活之中,曆史之中去思考,不要口號式研究。另外對於自發秩序提齣瞭一種“等”的態度,也許是法治熱的一劑清醒針。
评分一次不成功的讀書會主題
评分我們需要在反思中前進,而不是在一味的高歌猛進中迷失方嚮和自我。
评分蘇力挺有追求的 或者說 用個用濫的詞 情懷 但是言語間總是拘謹 講話挺保險的 讓人覺得讀起來不爽
评分讀蘇力老師的書,就是一種思維的享受,也有情懷的感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