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餘英時 思想史 文化 文集 藏書 新民說·餘英時文集 隨筆 廣西師大
发表于2025-02-16
餘英時文集 第二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捲以“中國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為主題,所收文章論及儒傢思想、新儒學及其與佛道之關係以及反智論等中國思想傳統中的重大課題以及這些中國傳統價值係統與現代的“遭遇”。這些文章既有對中國思想傳統的整體觀察與把握,又有對具體時代和問題的個案研究,層次分明,論證翔實嚴密。展現瞭餘先生對中國近現代以來傳統思想所經曆的種種衝擊和變革的觀察與深思,針對性地疏理瞭中國思想傳統的核心內容與曆史脈絡,提齣並探討瞭現代儒學所遇到種種睏境及其所肩負的曆史使命。具有深刻的洞見和關懷。
本捲每篇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學術水準,對中國思想史的相關核心問題有深入的思考,既有整體的觀察,又有斷麵的分析,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獨立成章而又緊密聯係。關注中國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把思想傳統放到文化曆史脈絡中,重新審視思想傳統的內容和價值。對中國思想傳及價值觀在近現代所遭遇的睏境,積極探索傳統的現代詮釋,同時對西方詮釋係統保持瞭謹慎,極富現實意義。剖析瞭中國傳統價值係統與現代的“遭遇”的方方麵麵。
餘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現居美國。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曆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曆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硃熹的曆史世界》、《方以智晚節考》等。
餘先生的文章很流暢,此本也早已購入囊中。
評分精通中西學術是作者最有優勢的地方,正因為如此其對近代學人的批判與評價也更為恰當,隻是在那個時代信息的流通與資源獲取畢竟有限度,道聽途說也罷斷章取義也罷牽強附會也罷,從自身傳統來理解西學其實可以理解,即作者所謂:通過西方的觀念和價值重新發明儒傢經典的現代意識,因此完全擺脫傳統的反傳統自然不會存在,即便五四學人。作者認為儒傢的道德觀念劃分為公私兩個領域,現代儒學必須放棄全麵安排人生秩序的想法,即從得君行道走嚮日用常行化,十分認同,但作者大概也知道大陸這方麵還是從政治立場齣發的。發現傳統的缺陷而予以現代性的調整倒是與大陸批判性繼承有異麯同工之妙,問題不是傳統為何,而是什麼樣人的人在提倡怎樣傳統。關於唐宋明帝對於《老子》注釋的探討頗為有趣,明太祖雖然起於草莽,但對於統治術的理解真是天賦異稟。
評分精通中西學術是作者最有優勢的地方,正因為如此其對近代學人的批判與評價也更為恰當,隻是在那個時代信息的流通與資源獲取畢竟有限度,道聽途說也罷斷章取義也罷牽強附會也罷,從自身傳統來理解西學其實可以理解,即作者所謂:通過西方的觀念和價值重新發明儒傢經典的現代意識,因此完全擺脫傳統的反傳統自然不會存在,即便五四學人。作者認為儒傢的道德觀念劃分為公私兩個領域,現代儒學必須放棄全麵安排人生秩序的想法,即從得君行道走嚮日用常行化,十分認同,但作者大概也知道大陸這方麵還是從政治立場齣發的。發現傳統的缺陷而予以現代性的調整倒是與大陸批判性繼承有異麯同工之妙,問題不是傳統為何,而是什麼樣人的人在提倡怎樣傳統。關於唐宋明帝對於《老子》注釋的探討頗為有趣,明太祖雖然起於草莽,但對於統治術的理解真是天賦異稟。
評分反智論有點意思,要不怎麼說文革是封建主義亡魂不散呢。
評分主要是儒學係列、反智論係列兩大類論文,啓發性超強。就儒學研究而言,餘氏堅持史學本位,與新儒傢哲學本位有彆,但較之其他學者又多齣溫情與敬意,認為建製化的儒傢學說是國學的主乾,五四新文化運動始徹底解構,現代儒學應該日常生活化。就反智論而言,餘氏主張法傢、匯閤法傢的黃老道傢、法傢化的儒傢均有反智傳統,君尊臣卑是最高原則。至於什麼西方文藝復興、尊德性與道問學,完全是蝌蚪文字,宛如域外天書。
自从读了余英时先生的书,便陷入了一种不能自拔的状态。从《朱熹的历史世界》到《士与中国文化》再到本书,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余英时先生深受钱穆先生的影响,对历史的理解与同情,以及对“士”阶层的看重。 对于儒学,当然也是抱着同情与理解的态度,我也一样。 经历了...
評分中国传统并不是说只有集体,没有个人。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再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庄子的《逍遥游》,都有关于个人的涉及,但这种个人观念整体上是以大我为前提(魏晋时期格外强调个人)。在这一点上,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别,西方个人主义起源于14,15世纪意大...
評分自从读了余英时先生的书,便陷入了一种不能自拔的状态。从《朱熹的历史世界》到《士与中国文化》再到本书,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余英时先生深受钱穆先生的影响,对历史的理解与同情,以及对“士”阶层的看重。 对于儒学,当然也是抱着同情与理解的态度,我也一样。 经历了...
評分中国传统并不是说只有集体,没有个人。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再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庄子的《逍遥游》,都有关于个人的涉及,但这种个人观念整体上是以大我为前提(魏晋时期格外强调个人)。在这一点上,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别,西方个人主义起源于14,15世纪意大...
評分中国传统并不是说只有集体,没有个人。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再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庄子的《逍遥游》,都有关于个人的涉及,但这种个人观念整体上是以大我为前提(魏晋时期格外强调个人)。在这一点上,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别,西方个人主义起源于14,15世纪意大...
餘英時文集 第二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